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經濟危機下的迷失:中國房市「紓困」僅是空談?

◎張怡穎

中國經濟如同一艘迷航的船隻,正徘徊於風暴之中,而房地產市場的困境無疑是其中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北京當局似乎試圖在這片風雨飄搖的市場中注入一劑強心針,然而,5月宣佈的3,000億元房市紓困計畫至今僅發放了247億元,僅占計畫的8%,這無疑是一次失敗的操作。

假設這些房屋能以市價的一半出售,政府至少需要投入7.7兆元才能穩定市場。(路透檔案照)假設這些房屋能以市價的一半出售,政府至少需要投入7.7兆元才能穩定市場。(路透檔案照)

我們來看看數據,從中或許可以瞭解為何這個紓困計畫會這般失敗。

首先,中國各城市的租金收益率在1.75%至3%之間,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2023年的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達到了3.88%。這個明顯的差距讓銀行對紓困貸款望而卻步,因為在銀行眼中,這樣的低收益率根本無法覆蓋信貸風險。銀行們自然不願意冒險,畢竟這類貸款的收益實在微不足道。

地方政府的態度也同樣消極。這類項目即使在紙面上看似合理,實際操作起來卻充滿了困難。地方官員們也並不熱衷於推進這些項目,因為他們心知肚明,即便市場觸底,未來的變數仍舊難以預測。於是,這些本應推動市場復甦的政策計畫就這樣成了擱淺的船隻,無法真正啟航。

中國政府至少需投入7.7兆元才能穩定市場

數據是最好的說明。中國的新增未售出房屋庫存已達到月平均銷量的30倍之多。這是什麼概念呢?假設這些房屋能以市價的一半出售,政府至少需要投入7.7兆元才能穩定市場,然而,當前3,000億元的紓困計畫根本連零頭都不夠,只占高盛估計所需資金的6%。

3,000億元的紓困計畫 根本連零頭都不夠

此計畫表面上看來,旨在支持地方政府購買未售出房屋並作為社會住宅出租,然而這一切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5,000億元的預計帶動銀行貸款額度,也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改變整體房地產市場的頹勢。

信貸需求的大幅下降也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挑戰。據統計,2023年7月,實體經濟新增貸款竟然出現了自2005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這一數據反映出,企業和個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信心不足。即使政策面有一定的刺激措施,但經濟大環境的惡化使得市場參與者更加謹慎。

信貸風險的增加使得銀行更加保守,而銀行的保守態度又進一步打擊了地方政府的信心,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事實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冰封期,而當局的紓困計畫僅僅是曇花一現,並沒有給市場帶來實質性的改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的房市紓困計畫要想取得實質性成果,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

銀行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矛盾 難解困境

首當其衝的是銀行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矛盾,這使得政策的執行難度極大。其次,房地產市場本身的結構性問題,如高房價、高庫存、低租金收益率等,都是難以在短期內解決的頑疾。

有人或許會問,市場是否能夠在沒有進一步干預的情況下自我修復?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這種可能性並不大。相反,市場可能需要更加積極和具體的政策來加以引導,而非僅僅依賴銀行和地方政府的自主決策。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北京當局似乎仍在尋找有效的解藥。然而,從目前的政策執行情況來看,這些所謂的「紓困措施」更像是紙上談兵。當局應該正視這一問題,考慮採取更為直接和有效的措施,否則,這艘房市的沉船恐怕會帶來更多的災難。

片面救市或許一時假象 但無法解決問題

最終,這次的房市紓困計畫可能只是一場經濟政策失效的縮影,提醒著我們:在面對如此龐大且複雜的經濟體系時,片面的救市措施或許只能帶來一時的假象,而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中國經濟的復甦,或許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加遙遠。

(作者為自營商)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