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弄
在一個自稱「製造業脊梁」的國家,鋼鐵產業的崩潰竟然來得如此之快。從「堅如鐵」到「鏽蝕」,中國鋼鐵業的轉變令人震驚卻又無可奈何。正如同山東鋼鐵集團董事長侯軍所言,這個曾經光輝的產業如今進入了「寒冬期」,甚至更準確地說,已經是「冰河時期」。儘管他們希望只是寒冬的短暫難熬,但事實上,這個冬天恐怕會持續很久,甚至可能永遠改變中國鋼鐵業的面貌。
中國房市疲軟導致鋼價暴跌,掀起鋼鐵廠倒閉潮。(歐新社檔案照)
鋼鐵業的衰落從何而來?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無疑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自恒大集團在2020年爆發債務危機以來,房地產市場的連鎖反應不斷衝擊各行各業,而鋼鐵業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曾經每年消耗上億噸鋼鐵的房地產業,如今因為龐大的債務和市場的萎縮,對鋼鐵的需求急劇下滑。據中國鋼鐵協會的數據,2023年中國粗鋼消費量僅為9.33億噸,與2020年巔峰時的10.5億噸相比,減少了超過1億噸。這樣的下滑趨勢,讓原本以房地產和基建為支柱的鋼鐵產業無法避免地陷入困境。
再者,鋼鐵行業的競爭態勢也越來越殘酷。根據統計,中國247家鋼廠中,2024年上半年有超過八成的鋼廠出現虧損,總虧損額達114億元人民幣。面對這樣慘淡的數據,鋼鐵企業只能咬緊牙關,卻依然難以脫困境。領先的鞍鋼集團在2024年上半年虧損達26.79億元,安陽鋼鐵與馬鋼的虧損也分別達到12.6億與11.48億元,這些數字如同一記記重擊,直接打碎了「中國製造業脊梁」的光環。
海外市場成為鋼鐵業最後的救命稻草?
面對國內市場需求萎縮,中國鋼鐵企業選擇向海外市場大量傾銷,希望以此來填補國內市場的空白。然而,這種行為卻引發了國際市場的強烈反彈。根據市場數據,2023年中國鋼材出口量達到了9026萬噸,創下七年來的新高,年增幅達36.2%。然而,這樣的出口激增不僅沒有挽救國內鋼鐵業,反而引來了全球各國的反傾銷措施,形成了一場無形的貿易戰。
在亞洲,泰國和印度已經對中國的熱軋鋼捲實施了反傾銷稅,而越南則對來自中國的某些類型熱軋鋼展開了調查。在拉丁美洲,智利、墨西哥和巴西等國家也加強了對中國鋼材的關稅壁壘,特別是智利最大的鋼鐵廠「瓦奇帕托」已經無奈地宣布無限期暫停營運,難以抵抗中國鋼材的傾銷壓力。這一連串的反應無疑進一步打擊了中國鋼鐵業,使其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製鐵在2024年決定終止與中國寶鋼集團長達半世紀的合作,這一舉動不僅象徵著中日經濟合作的一個時代的結束,更預示著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不信任與逐漸撤離。日本製鐵將資源轉向美國和印度,這顯示出全球鋼鐵產業的版圖正在重新洗牌,而中國鋼鐵業在這場洗牌中顯然處於不利地位。
鋼鐵業危機對台灣的影響:未來如何應對?
面對中國鋼鐵業的崩潰,台灣鋼鐵產業是否會受到波及?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首先,中國鋼材向海外市場傾銷的行為,可能會對台灣鋼鐵市場帶來價格壓力。台灣雖然不是中國鋼鐵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但價格上的競爭無可避免。台灣鋼鐵企業必須警惕來自中國的廉價鋼材可能帶來的衝擊,並提前制定應對策略。
其次,台灣與國際鋼鐵市場的聯動性強,中國鋼鐵出口增長勢必引發國際鋼材價格波動,這對台灣企業的成本控制和市場定價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這樣一個動盪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成為台灣鋼鐵業未來必須面對的挑戰。
最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崩盤對台灣房地產市場也有潛在影響。儘管台灣與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並無直接連動,但台灣許多建材企業與中國有著深厚的貿易往來。中國市場需求的劇減可能會導致這些企業的訂單量下滑,進而影響台灣整體經濟。
中國鋼鐵業的「冰河時期」並非僅僅是這個產業的問題,而是反映了中國整體經濟結構中的深層次問題。台灣在觀察這一波鋼鐵業危機的同時,應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一方面,我們要保持對市場動態的敏銳度,及時應對來自外部的挑戰;另一方面,也應該借此機會強化自身產業結構,尋找更多的出口市場與技術升級的機會。
(作者從商)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