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台商撤離潮中國 投資非中國遽增91.3%

◎張怡穎

隨著中國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台灣對中國的投資比例也在急速縮減。根據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的說法,今年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僅占總體對外投資的8.7%,這一數字已經比十年前的83.8%大幅縮水。與此同時,台灣對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卻大幅增加,占比達到20.0%。事實上,台灣對非中國地區的投資金額如今已經高達91.3%,這也反映出台灣企業正加速撤離中國,重新佈局於更具前景的市場。

台灣對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卻大幅增加,占比達到20.0%。(資料照)台灣對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卻大幅增加,占比達到20.0%。(資料照)

今年台灣對中投資 僅占總體對外投資的8.7%

中國過去的經濟奇蹟正在逐漸破滅。多年來,中國依靠廉價勞動力、政府補貼與龐大的內需市場,成功吸引了全球資本的投入。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這些優勢正逐漸消失。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日益上升,製造業的競爭力不再如往昔。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不斷加強對企業的監控與干預,外資企業在中國經營的風險與成本大幅增加。這些因素促使台商不得不重新考量他們的投資策略。

據經濟部統計,台灣對中國的投資重心逐漸由電腦電子產品、光學製品業等科技產業轉向其他市場,而這些原本在中國強勢的產業,如今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美中貿易戰的陰影尚未消散,隨之而來的供應鏈重組也在加速進行。台商為了避免被捲入貿易戰的漩渦,不得不選擇將生產線移出中國。

台商的新金礦 上半年投資東協達20億美元

在此背景下,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成為了台商們眼中的新金礦。根據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台灣對東協的投資已經達到20億美元,成功超越了對中國的投資。新加坡尤其受到台灣資本的青睞。今年1至7月,台灣對新加坡的投資達到了55.6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是去年的兩倍,增長率高達406.1%。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投資額占據了大頭,達到48.9億美元,占總投資額的87.9%。

新加坡之所以成為台灣投資的重鎮,主要原因在於其穩定的政治環境、透明的法規制度以及優越的地理位置。作為東南亞的金融與貿易樞紐,新加坡不僅提供了便捷的市場進入渠道,更為企業提供了可靠的風險保障。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也積極吸引外資,不斷改善投資環境,這一系列措施無疑進一步促進了台商的投資熱潮。

東協之外 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動能也大增

除了東協國家之外,台灣也在積極擴展對其他新興市場的投資。例如,印度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案例。自2018年台灣與印度簽署雙邊投資協議以來,台灣對印度的投資動能顯著增強。2018年,台灣對印度的投資金額首次突破1億美元,達到3.6億美元的歷史高點。即便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台灣對印度的投資仍然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至2022年間,每年投資額都維持在1億美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台灣對印度的投資已經超過1.3億美元,預計全年投資金額有望創下近五年新高。

印度市場具有龐大的潛力,尤其是在化學材料業、電子零組件業等領域。隨著印度政府積極推動「印度製造」計畫,台灣企業在這一市場中看到了無限的機遇。雖然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不足,但其年輕且快速成長的消費市場,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台灣企業的目光。

可以說,台灣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正在快速下降。面對中國經濟的日漸衰退,台商已經開始轉向更具潛力的東協與其他新興市場。這種轉移不僅是台灣企業對自身利益的理性選擇,更反映出台灣經濟全球化布局的多元化趨勢。

台灣對中國的投資比重從過去的超過八成急速下降至如今的不到一成,而對其他地區的投資卻持續攀升,這無疑顯示出台商對中國經濟未來的不信任。當中國經濟陷入困境,台商們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台灣企業不會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國際投資風險加劇的背景下,台商選擇多元化佈局,不再將所有資源投入到一個不確定的市場,無疑是明智之舉。這不僅能有效降低風險,也能為台灣經濟注入新的成長動力。台灣企業的全球佈局策略,將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

(作者為自營商)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