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夫/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中心講師
一、前言
中國經濟實力茁壯後,其海軍亦積極地從綠水海軍致力發展走向藍水海軍。尤其係山東艦航空母艦戰鬥群戰力成形後,中國海軍在擁有兩艘航母戰鬥群的加持下,更係積極走向大洋。吾人可顯見其在兩航母編隊具有戰力後,期間多次以航母編隊演訓為由,巡弋其與周邊具領海爭端之海域進行武力威攝。其遼寧艦更自2016年起就在南海海域進行跨海區訓練;2022年12月遼寧艦航母戰鬥群,通過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進入太平洋且繞行日本,反覆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
吾人可以很明顯的在實證觀察上發現,自中國第二個航母戰鬥群戰力行程後,其對周邊海域爭端之處理手段更加積極。近期中國外交部對周邊海域爭端之發言主軸更從以往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轉為「採取堅決措施,堅定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且中國更趨於不介意可能造成區域局勢緊張且衝突可能升溫的狀態下展現其海上軍事力量,進而在爭端海域進行軍事演訓,不再韜光養晦。但在美國自重返亞洲政策起,時至積極佈署印太戰略,以美國為核心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美日安保條約及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的嚇阻下,中國始終不敢逾越美國劃下的防衛紅線,逕直以軍事力樣踩線。但取而代之的是以漁業糾紛型態及執法權衝突方式對爭端海域進行進一步的實質控制,藉此辦法使美國安排的防衛條約無法發揮共同防衛之效。最後,進而形成時效取得或實質控制,而使其他聲索國縱以國際法方式有效維護自身主權完整,且縱使取得海洋法庭之勝訴判決亦因聲索方無力執行判決,而使判決形成高價白紙。
二、中國的灰色地帶作戰基本模式
在美菲、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及美日安全保障條約規範內容中均對共同防衛條件設下一基本要件,即「控制領土受到第三國武裝攻擊」。此一要件在解釋上仍有彈性,過往美國將「南海海域」及「尖閣群島」排除或曖昧不明的態度,亦趨於明朗,表明適用「南海海域」及「尖閣群島」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及美日安保條約範圍。中國投鼠忌器,進而採取蠶食方式改以灰色地帶作戰方式完成其對周邊爭端海域控制,其基本運作模式有以下幾個模式,筆者以衝突強弱性由弱至強排序之。
1. 填海造島
此一模式係在中國本身實際控制範圍下之島礁進行填海造陸工程。透過造島方式將中國難以有效繼續實際控制的礁岩,建造成為島嶼並能在其上維持駐軍並建造機場及醫院乃至海水淡化設備,如:永暑礁。
2. 資源開採
中國實際佔領區域進行油氣田或可燃冰等天然礦藏資源開發,建設海上鑽油平台等開採設備設施,具體實例乃有天外天、春曉等油氣田,中方大量開採方式造成虹吸作用使日方領域範圍內之油氣藏量被抽至中方油氣田內。在金廈、馬祖海域則透過越界抽取砂石方式蠶食我國海床底沙並無視我國海巡署洋巡執法船執法,發生過數次拒絕停船並採取碰撞方式對抗我國執法船。
3. 科考調查
此類方式常見於爭端海域為之,中國派出其具有公船身分之科學考察船對於爭端海域進行海洋資源調查或礦床探勘工作宣示主權。據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自去年9月至今年2月期間。中國科考船於台海域侵犯行動多達9次(包括無人科考船「珠海雲號」去年11月沿台灣東部海域沿線航行)。
4. 漁業衝突
我國金門海域與海峽中線區域實施越界捕漁的方式,遭遇我國海巡署執法時,其以鐵殼船對我海巡署一般執法船艇進行衝撞拒絕停船檢查。今年8月31日,中國對菲律賓於仙賓礁布署的9701號海警艦進行圍困與斷絕物資行動,47艘漁船在中國海警與海軍軍艦為後盾情況下對菲方運補船隻進行阻斷作業。
三、中國對南海、台海、東海灰色地帶作戰之目的分析
中國對於南海、台海及東海區域灰色作戰之目的,其本質目的其實均乃同一,亦即挑戰美國,試圖改變以美國為主體所建構之國際結構體系。如前述所言,美國為維護體系結構穩定及區域和平,從重返亞洲到印太戰略的對中遏止外交政策,並透過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及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交織出一張以美國為領導核心的包圍網。
中國對於南海、台海及東海區域灰色作戰之目的,其本質目的其實均乃同一,亦即挑戰美國,試圖改變以美國為主體所建構之國際結構體系。圖為中國山東艦航空母艦。(美聯社)
中國在起海洋力量仍未能與美國翻桌的前提下,在中國的鬥而不破的對外方針下,透過一系列灰色地帶作戰的措施,以蠶食的方式一步一步瓦解包圍網並破壞體系秩序,其終極目的乃係重構國際體系結構,取代美國。但在執行過程外觀來看,其甚難看出其野心,主要乃係其客觀要件上的差異提供了掩護色。
在南海海域,中國對東協國家以經濟利誘與東協各國利益不協調的方式,破壞東協團結。透過各式外宣及在東協及各國際場合釋放出諸多「歷史資料」作為南海主權主張依據,罔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及主權聲索要件係以有效行使管轄為必要要件,以諸多錯誤資訊及「衝突與和談的兩手策略」,藉由灰色地帶作戰佔據有利優勢後鞏固其管轄依據,最終透過群島基線畫界方式將南海內水化,擴張海洋國土。
東海海域則係因無東協之類國際組織,其無須採取連橫之策分而破之,故大抵日中海域邊界大抵確定僅存釣魚台海域存有爭端下,其主要目的並非彈丸小島的釣魚台列嶼,而是以此為楔子,尋求造成突破第一島鏈的缺口,如此島鏈自將因此缺口而崩解防堵之用。故其維護釣魚台海域之領土主權乃係其作為突破自由之弧及圍堵島鏈的冠冕堂皇藉口。
台海及金廈水域部分,其借船舶翻覆事件,否認「我國在金門水域畫定的禁限制水域,並且派海警船在金門廈門海域展開常態化巡查」。目的無外乎向外釋放兩岸並非各自獨立之國家,尤其金門歷史及地理位置特殊(823砲戰、福建省行政區),延續由1949年的兩岸交戰狀態進行中的論述,並強化其對台灣主權一貫主張的國際法上正當性基礎。另外,中國於今年度正式宣稱無海峽中線之說論點乃挑戰美國霸權地位,若美國無法維繫海峽中線,則無疑係宣告霸權國對於其友邦盟國提供之安全公共財無法維持穩定供給。另外,中國之臨界壓縮得逞,則我國戰略緩衝地帶盡失,戰時我國中樞無法及時採取應對防範措施,且可能假演習之名,佈局侵略準備。
四、對於中國灰色地帶作戰之對應措施
台日菲三國應積極地簽訂三國相互之間的海上安全協議、爭端海域共同執法協議等一系列事務性及技術性協議,並利用共同執法方式對於中國使用前節所述之「科考調查」及「漁業衝突」及「越界資源開採」三類灰色地帶作戰模式時,多方共同強力執法,將驅逐或實施緊追權將其拿捕,使中國蠶食或弱化台日菲之領域管轄效力陰謀無法遂行。
「填海造島」、「域內資源開採」部分,需域內各國形成共識形成區域國際習慣法,以國際輿論及訴訟型式對抗。獲得勝訴判決可透過經貿制裁模式要求中國服從裁決,唯此措施有賴美國、G7及歐洲國家作為後盾始能發揮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