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AI應以人為中心 並保留人類決策權

◎廖明輝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成為首位出席G7峰會的教宗。(歐新社檔案照)

教宗方濟各在義大利G7峰會上向各國領導人分享他對AI的看法,強調AI應以人為中心並保留人類決策權。他指出,如果我們剝奪人們決定自己生活的能力,依賴機器選擇,將會推動人類走向一個毫無希望的未來。教宗形容AI是「迷人但令人畏懼」的工具,能帶來好處,也可能造成損害。我們必須明確區分機器與人類,保留人類在AI程序中的重要控制權以維護人類尊嚴。

人工智慧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並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從交通、治安、軍事到醫療,AI的應用將會無所不在。然而,AI應以人為中心,AI應服務於人類,而不是剝奪人們決定自己生活的能力。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可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但如果完全依賴AI,由機器決定人類的命運,我們是否會忽略人類在緊急情況下的道德判斷和本能反應?

AI的應用將會無所不在。然而,AI應以人為中心,AI應服務於人類,而不是剝奪人們決定自己生活的能力。(路透檔案照)

此外,雖然AI可以透過大量數據進行預測和決策,但這些決策並不總是符合人類的道德和倫理標準。例如,基於演算法的預測性警務系統可能會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預測某人可能犯罪,這樣的決策不僅可能侵犯個人隱私,還會引發種族和社會歧視。在軍事領域,教宗提到的「致命性自主武器」就是明顯例子。如果武器完全由AI控制,將帶來無法預測的災難性後果。

只有在人類的嚴格監控並建立負責任的發展使用框架,才能避免AI成為殺人武器的道德災難。最後,AI可以透過分析醫療數據提供精確診斷和治療方案,但最終的醫療決策應該是由醫生和患者共同做出。不僅是出於對患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尊重,更是對醫療倫理的基本遵循。

為了因應AI帶來的挑戰,歐洲議會在今年通過《人工智慧法案》,是全球首部監管AI的具約束力法律。該法案禁止基於敏感特徵的生物辨識分類系統、情緒識別、社會評分等高風險AI應用,強調AI技術的發展必須在不侵犯人類權利和倫理的前提下進行。台灣也將於年底提出《AI基本法》草案,就如同教宗所呼籲,需要明確訂定保障人權與人類自主的原則,要求AI不能侵害人格權與隱私權,確保AI技術的發展能夠符合台灣整體社會的長遠利益。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