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學院
根據聯合國報告指出,在戰爭中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是女性跟孩童。
作為被侵略方,我們沒辦法選擇戰爭要不要發生。要將傷害減到最低的方法就是強化自身能力、做好準備與相關知識,才能提高生存機率。
從學院創辦至今,來上課的性別比例一直是女性高於男性,女性朋友是民防議題中相當重要的一份子。(取自貼文)
從學院創辦至今,來上課的性別比例一直是女性高於男性,女性朋友是民防議題中相當重要的一份子。
台灣並未真正經歷過戰爭,然而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更要提出許多可能情境、盡可能分析無論遠近的相關議題。
因為我們知道:惟有將自己準備好,敵人才不敢輕舉妄動。
上週五我們舉辦的「女性避難準備」講座,期望讓這個議題更細緻地被討論,我們簡單將講座中的內容,分為「3個應對階段」與「生理女性思考事項」筆記:
【第一階段|平時的思考與準備】
政府的物資一定很難在第一時間就送到平民手上。
筆記清單之一【第一階段|平時的思考與準備】。(取自貼文)
但我們更不可能在戰爭發生的當下,才去思考該如何制定避難計畫,有些事情我們 #現在就可以做。
1.我與孩子的1+1物資清單:基本飲食、保暖衣物、個人藥物、維他命、救護用品。沒有標準答案,但以自己(或孩童)的需求出發。
所有戰爭都是比氣長,例如得天天洗澡才覺得舒適的人,試著思考替代方案(濕紙巾擦澡)、乾洗髮、快乾毛巾等。
此外,應特別與孩童討論物資。若自己的孩子對噪音較敏感,就該準備耳塞、耳罩。孩子的身心比大人脆弱,照護的責任應由大人充分計劃。
2.避難所與醫院位置:記得政府公告的避難所、親朋好友家、醫院或診所的位置。
3.避難路線的選擇與備用計畫:發生戰災,該走哪條路離開?一定要有備用計畫,因為原本的路線可能會被炸斷。
4.思考 適合自己的防衛工具與技能:蜂鳴器、口哨、防狼噴霧或辣椒水。筆記清單之一【第二階段:戰爭發生,怎麼辦?】。(取自貼文)
【第二階段:戰爭發生,怎麼辦?】
當軍人第一時間被徵召到前線,家庭的照護責任可能大部分會在女性身上。尤其如果家中有小朋友,思考的必須更全面與周延。
1.避難處的安全評估:確定你家不在危險區域(交戰區),就能在將物資囤放在家中、在家避難。
2.留意避難所光線:在家避難時留意燈光,拉上窗簾、遮蔽窗戶;非必要燈光不要全亮。
3.物資的盤點:掌握家中的糧食與水,做好分配。
4.謹慎應對假新聞:戰時資訊一定非常混亂,應充分查核,不要被煽動。
【第三階段:自我照顧】
1.提升戰時的心理素質:學習讓自己冷靜下來,深呼吸或冥想等。告訴自己已經有所準備。
2.準備安撫物:尋找心理支持與可用資源,例如家人照片、玩偶、幸運物、幸運符。
3.互助同行:和志同道合的人傾訴,保持心裡健康,外出時務必結伴行動。
筆記清單之一【第三階段:學會自我照顧】。(取自貼文)
【女性戰時的避難準備要點】
1.外出時穿著低調與中性:不該用承平時期的思維看待戰爭。盡可能少露出皮膚、減少女性化特徵、結伴同行。
2.逃、躲、戰:美國國土安全部防身口訣。面對暴力威脅,請盡可能選擇安全路線逃跑。
若無論如何都逃不掉,請想辦法把自己藏起來,隱蔽味道和聲音。非不得已,就該想盡辦法奮力生存,善用手邊物品擊退對方。
3.思考生理用品的多樣性:烏克蘭女性曾分享過,比起糧食跟水,政府補給也不會優先補衛生棉。在缺乏乾淨水源、衛生條件不理想的狀態下,是否仍能使用單一生理用品?
講座後,有非常多學員希望我們可以多多舉辦相關課程,我們也看到當天的學員將自己的心得分享在社群上。
未來,我們會繼續將這個議題更深化、讓更多人能接觸到這些內容,也會專門設計相關產品,讓女性朋友有更多物資可以選擇。
也非常感謝凱娜小棉條兒俱樂部在這場講座一起努力推廣正確的生理用品觀念,下一場講座我們將整理更多關於生理用品的選擇討論。
#黑熊學院
(本文經同意轉載其臉書2024.6.17貼文)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