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憲
柯文哲被羈押四個月以後,以三千萬交保,黃國昌幫忙籌這個錢,然後由他太太去交,這是什麼荒謬的喜劇?黃國昌一直以最高的標準要求別人,高舉正義大旗、厭惡貪污腐敗,在民主國家演出這種巴結腐敗君王的歷史劇,真的超好笑。這麼不堪和無恥,目的是什麼?
北院裁定柯文哲3千萬元交保,立委黃國昌妻子(黑口罩者)到法院辦理交保。(中央社)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黃國昌希望柯文哲把台灣民眾黨的黨主席交給他,這個政黨每年有一、兩億的政府補助款,有八席的立法委員,而且還有一個讓黃國昌傷腦筋的兩年條款。當一個人投入這樣像邪教一般的政黨。不瘋狂、不人格分裂要如何生存?不只自己、連自己的老婆也要一起演出這種難堪大戲。
立委黃國昌向挺柯民眾說明裁決結果。(記者陳志曲攝)
「起訴書讓超大咖18位金主曝光,妙天捐千萬元,柯文哲親自記帳」,這個超厲害的,難怪柯文哲可以自我感覺那麼良好。陳盈助給三百萬的時候,柯文哲還在騎健身車,不管要當好人、還是壞人,都要努力運動、維持健康,這是一切所有的基礎。
柯文哲出來以後,最有趣的是他強調,「他還是相信自己不是那種圖利、貪污、違法的人,但是遇到這種風風雨雨,表示人生還是有地方要檢討改進。」
這句話柯文哲把「他」和「自己」分開,然後用「相信」的及物動詞,一個主格,一個受格,好像是兩個不同人。他不是說自己不是那種….,而是「相信」自己不是那種…,真的很有趣。
每個人無論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一定要先說服自己。選擇自私自利、貪污腐敗、毁滅台灣,卻要認為自己正在犧牲自己、服務大眾、為了正義和未來,只有這樣認知失調才能繼續嗡嗡嗡走下去。
了解自己是一輩子的課題,精神分裂常常存在於各種犯罪人格上。而柯文哲這樣的媽寶,是對於完美罪犯人格培養的案例:媽媽永遠支持你,不管幹了什麼事情,媽媽永遠以你為榮,只要能出名就好,好事、壞事都不重要。
阿德勒的「人格的齊一性」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應該與其目標、價值觀和自我認同一致。柯文哲的說法是一種內在矛盾:他相信自己「不是那種人」,但同時又承認「有地方需要檢討改進」,這種矛盾反映出他對自己行為的責任認知不夠清晰,逃避自我反省。
成熟的人格應該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並主動改進,而非在問題出現時僅以外部「風風雨雨」來解釋自己的困境。柯文哲的表述切割個人行為與其結果的關聯性,缺乏對社會責任和行為後果的承擔。
柯文哲重金交保後回到家前過火爐去霉運,並接受媒體訪問。(記者田裕華攝)
柯文哲強調「相信自己不是那種人」,這句話本身蘊含對「認識自我」的模糊性。康德認為,自我認識需要透過理性來批判性地審視行為是否符合道德律令。僅僅「相信自己不是那種人」並不足以作為行為正當性的判斷標準,因為這是一種基於主觀偏好的信念,而非透過普遍性原則的檢驗。
當柯文哲說「不是那種人」時,他實際上是在暗示「問題出在環境」而非「問題出在我自己」。人家送錢來給我,我不得不收,不然人家送幾百萬、幾千萬來給你,你收不收?而且這在表示自己有能力、有辦法,才能能夠有這樣的環境,是環境出了問題,不是自己出了問題。
這種敘述策略屬於尼釆所說「奴隸道德」的思維模式,即將問題歸因於外部因素,而非自己對行為的主動意志。尼采認為,真正的強者應該能夠毫不逃避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將其視為「成長」的契機,而非僅僅強調信念或外在壓力。
柯文哲的辯詞呈現了人格的矛盾與責任的迴避,從阿德勒的「人格齊一性」到尼采的「奴隸道德」,都揭示了他未能面對真實自我的問題。他試圖將貪腐行為合理化,將責任歸因於環境,而非自身選擇。這種自我辯護不僅暴露了道德認知的混亂,更凸顯了台灣第三勢力政治領袖如何在信念與行為間維持表面的平衡,卻最終淪為荒謬的道德笑話。
(作者為資安學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忠憲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