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黃埔說」降溫了北京對賴清德的敵意!

◎馮艾立

兩岸領導人透過全國性談話互相傳遞政治訊號已經是常態。中國回應賴清德總統的520就職演說,即是「聯合利劍—2024A」環台軍演。

既然有2024A,想當然爾應該就會有B、C、D⋯⋯。大家難免好奇,「聯合利劍—2024B」會發生在什麼時候?我認為,取決於賴清德在6月16日黃埔軍校百年校慶的演講內容。

中國《人民日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代表了中共中央權力核心的意志,也是中共中央宣傳的直接媒介。過去蔡英文擔任總統期間,中國《人民日報》皆是以「民進黨當局」稱呼台灣政府。面對賴清德520就職演說,人民日報則是以「鐘一平」(中央一級事務評論)刊登在第四版,改稱「賴清德當局」,這揭示了未來四年,中共對賴清德的態度與定調。

儘管台灣社會對於中國的武嚇手段往往較為無感(事實上本次環台軍演的目的不全然是威嚇,而是實戰化演訓,例如針對花東外海進行登船執法演練,意圖將台海內海化),但是在文攻方面,回應層級的提升與愈加強烈的措辭,體現中共對於賴清德就職演說內容的高度不滿。

過去八年兩岸的互動常態,將在賴清德上任那一刻開始產生改變,未來如何預判、解讀中共的意向,也會與以往有所不同。在總統就職演說之後,接踵而至的黃埔軍校百年校慶,賴清德對黃埔的看法,中共料必同樣高度重視。

在總統就職演說之後,接踵而至的黃埔軍校百年校慶,賴清德(中)對黃埔的看法,中共料必同樣高度重視。(歐新社)

中共向來奉行「槍桿子出政權」。雖然不一定也會用這套自身的邏輯來理解台灣,但是基於自身史觀和對法理的解讀,一直都是把我國軍也視為中國的一支軍隊。

眼下兩岸正在爭奪「正統黃埔」的話語權,國內有一派說法主張:「不如丟掉黃埔,改擁護鳳山精神。」然而,如果賴清德在黃埔軍校百年演說中,說出與中共立場相悖的表述,很可能會讓中共當局認為,賴清德企圖將國軍塑造為首個「台獨的正規武裝力量」。

中共已經選擇性忽視賴清德就職演說中維持現狀的宣示,並採取最負面的解讀來激烈回應台灣;而賴清德在黃埔軍校百年的談話,將決定事態是否進一步升級。

回顧上一次三軍統帥出席陸軍官校(也就是黃埔軍校)校慶,是2016年6月16日,蔡英文剛就職總統。當時,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國台辦稱這場演說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而在隨後的黃埔演說,蔡英文大部分是對於國軍官兵的溫情喊話。

賴清德首次的黃埔談話,除了強調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還提到了前總統蔡英文當年略過的「1949年前的國軍史實」;甚至,他喊出了「中華民國在哪裡,黃埔就在哪裡」。

儘管賴清德先前在就職演說大膽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民共同決定」;但是他的黃埔談話,已經滿足中共的歷史觀點。而國台辦也沒有再作回應。

中國對於賴清德的黃埔談話,可謂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看得出來中南海是買單的。北京認為,至少賴清德願意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並且尊重歷史發展而承認國軍,他無意讓國軍成為一支「台獨軍隊」。至於中國方面的黃埔百年校慶,習近平6月17日發表的祝賀信仍是老調重彈,並無新意,也沒有在政治議程上進一步推進。兩岸爭奪正統黃埔話語權的政治風波就此落幕。

總體而言,賴清德的黃埔校慶談話,延續了他在就職演說的硬派路線,但是他仍然在文稿當中使用一些政治性的「通關密語」,遵守兩岸的「遊戲規則」,小心翼翼地維持台灣和中國之間難以明說的默契。賴清德與幕僚們充分預判、謹慎權衡,免於台灣再度迎來一場「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兩岸也和平的挺過一場政治風暴。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