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輝
輝達的人形機器人計畫傳出將落地台灣。輝達機器人開發團隊近期在台灣展開首波「選秀」活動,多家工具機業者收到合作邀請,內容涵蓋關鍵零組件技術與規格的徵求,以及加入輝達機器人供應鏈的意願評估。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024年3月曾展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市場驚艷。(法新社)
台灣企業的專業實力和技術能力,吸引輝達和特斯拉等國際大廠注意,讓人形機器人製造與組裝基地設立在台灣成為可能。台灣擁有多項關鍵技術與完整產業鏈,具備發展人形機器人的絕佳條件。台灣可以利用半導體、資通訊及精密機械三大產業的優勢,在人形機器人產業佔據先發位置,開始布局人形機器人的製造與組裝。
人形機器人的構造可以分為「大腦」、「小腦」與「肢體」三個核心部分。分別對應感知運算、運動協調及肢體結構功能,而台灣的三大產業恰好能夠對應並支撐這些技術需求。
首先,半導體產業是人形機器人的「大腦」。從AI運算晶片到感測器模組,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僅具有世界領先的製造能力,還擁有高度整合的供應鏈。其次,資通訊產業是人形機器人的「小腦」。人形機器人要完成流暢且精確的動作,需要強大的運動協調能力,仰賴先進的資通訊技術。
台灣的資通訊產業在5G、物聯網及邊緣運算等領域表現突出,能為人形機器人提供穩定且高速的數據傳輸環境,確保運動控制的及時性與穩定性。再者,精密機械產業可以製造人形機器人的「肢體」。人形機器人的肢體結構必須具備高度靈活性與耐用性,才能應對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台灣在精密機械與自動化領域具有深厚基礎,擁有製造精密零件和組裝複雜機械結構的技術優勢。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法新社)
以特斯拉推出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為例,設計目標是配合製造下一代電動車的開箱製程(Unboxed Process),根本改變電動車從設計、工程、到製造的流程。新製程配合人形機器人作業便利性,採用模組化物料清單結構,以「平行單件流」方式進行組裝,讓多台人形機器人可以同時進行不同模組的組裝,最終將所有模組匯流整合為完整的電動車。
在未來的AI工廠,人類角色將發生重大轉變。作業人員將不再從事繁重的裝配工作,而是專注於訓練和維護人形機器人。如此,不僅提高生產過程的安全性,也開啟新的就業機會,使工人轉型為高技能人才。
儘管台灣在技術層面具備優勢,但仍面臨人才與政策層面的挑戰。人形機器人是高度跨領域產業,涉及人工智慧、機械工程與資通訊技術的深度結合。
目前台灣在高端人才的培育尚有提升空間,應加強產學合作,推動跨學科教育,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在政策層面,政府需要為人形機器人產業提供更加明確支持,例如設立專項基金、推動產業聯盟,並吸引國際企業參與台灣的技術生態系統。台灣可以設定目標成為全球前三大人形機器人的生產基地,並以此帶動整體產業升級,讓人形機器人產業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