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中共潛艦現蹤臺海中線:臺灣如何強化防禦能力?

◎茜茜

前(18)日凌晨澎湖漁民在臺灣海峽中線附近發現一艘中國潛艦浮出水面,隨後中國軍艦支援後迅速離開現場,此事件引發了臺海地區的高度關注和緊張氛圍,今早國防部長顧立雄證實了這一消息,並強調國防部對此有掌握,但具體情監偵手段及潛艦意圖暫不透露;本文將探討中國此舉的背後意圖,以及臺灣應如何發展軍武以應對中共的軍事威脅。

澎湖漁民18日清晨出海在海峽中線附近捕撈小管,意外撞見一艘疑似中國潛艦浮上海面。(圖由漁民提供)

中共潛艦浮現:威嚇與政治意圖

中國潛艦現蹤臺海中線,表面上看似一次軍事演習或意外,實則可能包含多重政治意圖;首先,這種行動可以視作對臺灣的直接軍事威嚇,展示中國軍事力量的存在與威脅,意圖在心理上打壓臺灣;其次,這也可能是中共對外宣示主權的手段,特別是在臺海局勢敏感時期,展示其對臺灣周邊海域的控制能力;此外,這種行為還可能是對美國及其盟友的挑釁,試圖測試美臺聯防的反應和決心;綜合來看,中共的行動包含多重戰略意圖,既是對臺灣的軍事壓力,也是對國際社會的政治信號。

我國的軍事應對:強化情監偵能力

面對中共的軍事威脅,臺灣需要進一步強化情監偵能力,現代戰爭中,情報戰和監視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臺灣應加大投入,提升衛星監視、無人機偵察和電子情報收集能力,以便及時掌握敵方動向,預警潛在威脅,加強與美日等盟國的情報共享,建立更緊密的聯合情監偵網絡,有助於提升整體防禦效能。

不對稱作戰策略:發展精準打擊能力

在軍事實力上,臺灣無法與中國正面抗衡,因此必須依靠不對稱作戰策略來彌補劣勢,發展精準打擊能力是其中的關鍵,臺灣應加強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精準武器的研發和部署,確保能在短時間內對敵方關鍵目標進行有效打擊;此外,無人作戰平臺(如無人機和無人潛航器)的運用也應成為重點,這些設備能在降低自身損失的同時,對敵方形成有效威懾。

增強國防自主:提升國產軍工實力

長期依賴外購武器並非長久之計,臺灣需要逐步提升國防自主能力,加強國產軍工實力,政府應支持本土軍工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國產戰機、艦艇及各類先進武器系統的研製,既能提升防衛能力,又能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帶動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只有具備強大的國產軍工實力,臺灣才能在面對外部威脅時更加自信從容。

國際合作與聯防:鞏固戰略同盟

除了自身實力的提升,臺灣還需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聯防,加強與美日等國家的軍事合作,參與聯合軍演和戰略磋商,有助於增強防禦體系的協同作戰能力,臺灣應積極參與區域安全對話,推動建立穩定的國際安全環境,在面對共同威脅時,聯防體系的鞏固和盟國的支持是臺灣安全的重要保障。

結論

中國潛艦現蹤臺海中線,再次凸顯了兩岸間緊張局勢的嚴峻性,臺灣在應對中共軍事威脅時,需全方位提升自身軍事實力,強化情監偵能力,發展不對稱作戰策略,提升國防自主,並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聯防;唯有如此,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保持對臺海安全的有效掌控,確保臺灣的長治久安。

(作者為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