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中國」加大對臺施壓,制裁美企背後有何意圖?

◎茜茜

5月20日「中國」再度對臺灣施加壓力,昨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三家美國軍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這種行動旨在對抗美國對臺軍售,並利用此中方式削弱臺灣的防衛能力;然而,「中國」此舉不僅無助於解決兩岸問題,反而加劇了區域及臺海緊張局勢。

中國商務部20日宣布將3家「參與對台軍售」的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法新社)

第一,「中國」對美國軍事企業的制裁是其對臺政策的一部分,其試圖以經濟手段打擊美國對臺灣的支持,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企業將面臨諸多限制,包括進出口限制和商業活動受阻,此舉顯示「中國」正試圖通過經濟懲罰手段來施壓美國,阻止美國對臺軍售;然這種經濟制裁不僅影響到企業自身,也對中美雙邊貿易和全球供應鏈產生負面影響。

第二,「中國」的這種舉動進一步證明其對臺灣的敵視態度;「中國」一再強調「一個中國」的政策,也試圖孤立臺灣,迫使其他國家承認其對臺擁有主權;然事實上,臺灣在國際上擁有相當的影響力和支持,「中國」的威脅和制裁只會讓更多國家意識到臺灣的處境,並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支持,「中國」的做法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第三,「中國」的制裁行動反映出其對臺政策的困境,「中國」在軍事、經濟和外交方面不斷對臺灣施壓,但始終未能改變臺灣的現狀;然而,臺灣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依然穩固,且民眾對「中國」的敵視態度日益強烈,「中國」也應認識到,威脅和制裁無法解決兩岸問題,唯有通過和平對話和互信機制才能實現兩岸關係的真正改善。

第四,「中國」對臺灣施壓的行動不僅影響到兩岸關係,也對區域安全構成威脅;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都有重要意義,「中國」的制裁和軍事威脅不僅加劇了臺海的緊張局勢,也將引發周邊國家採取反制的措施,進一步破壞了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國際社會應該共同譴責「中國」的挑釁行為,並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解決爭端。

最後,面對「中國」的制裁和威脅,臺灣也應堅定信念,加強自身防衛能力,並持續尋求國際支持;臺灣在面對「中國」壓力時展現出的韌性和決心值得肯定,政府應繼續推動國防現代化,並強化與盟友之間的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提升自身的國際地位;同時,臺灣也需加強內部團結,凝聚共識,共同應對外部挑戰。

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