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馬習二會」:習近平「後蔡時代」對台政策的起手式

王智盛/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

「馬習二會」在眾人猜疑中開始、外界紛擾中落幕。但馬英九「為『習』作嫁」的紅統形象,卻又再一次深深烙印在台灣及國際社會之間。

「馬習二會」:鬧劇一場?精心大劇?

早在馬英九宣布赴中之初,由於行程的不透明以及外界對於過往馬英九從「馬習一會」到「相信習近平」等「不良記錄」的既定印象,使得「馬習二會」在遲遲未定之際,每每聚焦於日期、廳別等特定安排的意涵,而兩人會晤時又歪樓失焦到馬英九兩次「中華民國口誤秀」的爭辯,甚至到馬英九返台後國民黨內還爆發知不知情、支不支持的茶壺內風暴,險險讓一場「馬習二會」淪為一場世紀鬧劇。

雖然外界對於「馬習二會」安排與過程的細思極恐,或許可以投射出各界對於北京當局統戰矮化穿小鞋等慣性作為的戒慎恐懼,但若僅糾結於此,恐怕會忽略了「馬習二會」的本質和北京企欲釋放的訊息。

外界對於「馬習二會」安排與過程的細思極恐,或許可以投射出各界對於北京當局統戰矮化穿小鞋等慣性作為的戒慎恐懼,但若僅糾結於此,恐怕會忽略了「馬習二會」的本質和北京企欲釋放的訊息。(圖:翻攝直播)

「馬習二會」的本質:先發制人地架構「新」對台政策

「馬習二會」的本質是什麼?這還是必須回歸到習近平的講話細細談起(是的,馬英九講了什麼真的不重要,只是唾面自乾的為「習」作嫁!)。而習近平在短短10分鐘、不到1800字的談話中,其實已經先發制人地勾勒出520後中共對台政策的基調和框架:

其一,通篇貫穿「中華民族」的歷史呼喊與民族大義,意在重新界定民共交集的「新」元素。習近平通篇曉以民族情結的兩岸一家親溫情柔性喊話,又是「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又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取代了過往生硬強悍、這次卻只僅僅出現一次的「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這樣的對台文稿是罕見的,卻也是刻意的,與其說是講給此次赴中思及民族情懷就處處落淚的馬英九聽,不如說是隔空喊話給堅定台灣主權意識的賴清德聽。從習近平高舉「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訴諸「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史實」的歷史情懷,都可以看出習亟欲淡化兩岸政治爭議歧見的企圖。而這個論述當然不是說給早就以「九二共識」作為對中投名狀的馬英九聽,而是說給始終與中國沒有共同交集的「賴清德們」聽。

其二,從「兩岸一中」、到「兩岸一國」、再到「兩岸都是一家人」,置換民共互動「新」條件。既然畫出了「中華民族」作為民共交集的新元素,習近平當然要在這個假定的交集上進一步提出對台政策的要價與條件。從民族大義展開,習近平先以「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的論述,隱隱取代過去北京「只要接受九二共識一切都好談」的談判互動前提,後面還更直白的詮釋:「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核心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的認知。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來」。換言之,至少習在這次談話中已經將「九二共識」的內涵,從過去的「堅持一個中國」退卻到「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將兩岸對話互動的「條件」,讓步到「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某種程度確實營造出了「兩岸和談」的曙光假象。

操作「馬習二會」的精心設計:「先發制人、歸責對方」的「以和逼談」

又是「新交集」,又是「新條件」,是否代表著習近平真心希望透過「馬習二會」讓520後的民共交流撥雲見日?恐怕不是如此簡單!中共一向以辦證思維著稱,這次透過「馬習二會」所建構的「後蔡時代」對台政策起手式,看似又有新意又有緩和,但反過來說,卻也是北京當局「先發制人」的精心設計:當對方拋出「可以不要九二共識、只要一個民族;可以不要一中原則、只要兩岸都是中國人」的互動前提時,逼使發球權就重新回到即將上任的賴清德總統身上。中共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向外(特別是對美)宣稱:其已經遞出橄欖枝,如果賴總統再不接受、造成兩岸無法對話,則不能歸責於北京。這種「先發制人、歸責對方」的「以和逼談」,恐怕才會是僅僅剩下一個月就要面對「520測試」的賴清德總統及其新團隊要面對的兩岸關係新挑戰。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