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談黨團協商與「國會民主」

◎陳逸南

依自由時報5月20日A2版「藍白強推國會擴權法案 綠委批 四大沒收、蠻橫黑箱」報導指出,立法院十七日院會朝野激烈衝突,鏖戰十七小時,多位立委掛彩送醫。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強調:「國會擴權、兩兆『錢坑』這麼重大影響的法案,藍白沒收委員會實質審查、沒收黨團逐條協商、沒收院會記名表決、沒收委員登記發言,如此蠻橫黑箱,現在還想盡辦法鬼扯帶風向,只會更加大人民的憤怒!」

民進黨團成員21日頭戴「民主已死」頭帶,於議場前拉開「反黑箱、反擴權」布條舉行記者會,痛批藍白是「賣台集團」。(資料照)

松本充豐(日本京都女子大學現代社會學部教授)5月19日發表「關鍵在於總統和立法院長的互動?」專文指出,黨團協商的存在具有提高立法院長影響力的一個因素。立法院長有權决定是否將議案帶入黨團協商,並主持協商。多年擔任立法院長的王金平深知黨團協商的重要性。身為立法院長,王金平以「公正中立」作為議會的運作方針,在協商中對少數在野黨給予了不小照顧。這也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過議案的走向。

查2019年1月出版《橋一走進王金平》第132、133頁指出,朝野協商的制度化,是從劉松藩擔任院長之後開始的,到民國八十八年一月十三日,也就是第三屆立法委員即將卸任之前,終於通過了《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院議事規則》,通稱為「國會五法」,以明文專章(按即第十二章黨團協商)將朝野協商訂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裡,正式納入立法院的運作制度。二月一日我(按即王金平)當選立法院院長之後,就開始適用這套這套制度。

又指出,「朝野協商制度賦予黨團在立法議事上比較重要的角色,最初的想法是,藉由黨團來整合各政黨內部的主張,然後再透過黨團之間的溝通協商,來拉近彼此的立場差異。而這樣的制度確實也發揮了相當大的功能。」

我們發現,前述「黨團協商」程序被沒收,嚴重傷害了「國會民主」的正常運作,值得重視與探究。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目前提出所謂「國會五法」修法,包括:總統赴立院國情報告常態化;國會聽證調查權;藐視國會罪;強化人事同意權審查;立法正副院長票選記名投票等,在5月17日立法院會發生肢體爭鬥,立法委員受傷事件,為何已有運作25年(1999~2024年)的「黨團協商」程序,在重要法案修正時突然被沒收呢?嚴重傷害了「國會民主」的正常運作,讓人民感到驚訝、不解與憤怒。

(仲裁人)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