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APEC峰會後的美中關係與國際秩序

◎張文揚

摘要

2023年11月中的APEC論壇上,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並達成幾項共識,然而或許受限於當前美中關係的低盪,這些共識多屬形式且次要,幾個關鍵議題例如兩岸議題以及放寬經濟制裁等,不見美國有任何調整的跡象,這顯見習打算利用此次見面扭轉內外情勢的嘗試並不成功。在美中關係短期內較難有復甦的跡象之下,台灣宜審慎評估美中關係的發展並掌握當前機會,確保合作架構制度化。


一、前言

2023年11月至17日,亞太經濟合作(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以下簡稱 APEC)在美國加州的舊金山召開。作為亞太(或印太)區域的一個重要論壇,除了檢視了過去一年以來各成員國在APEC項下的議題與目標是否達成以外,美中領袖見面依舊是觀察重點。過去幾年以來美中之間的對抗,不論從美中貿易戰、智慧財產權或是晶片議題到東亞戰略部署等,短期內均很難見到緩和的跡象。因此,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的來往,會對世界局勢以及特別是我們所處的印太地區有什麼影響,值得進一步討論。本文擬從這次峰會中兩造的互動內涵以及背景,探討雙邊交手下的區域與全球意涵,並審思我國可以採取的應對之道。

二、APEC峰會中達成的共識

美中在本次論壇之中達成幾項共識,其中比較重要的首先是恢復軍事溝通。在因為美國前眾議會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於2022年八月訪台以後暫時停止的軍事溝通管道在本次論壇中決定重啟,以求降低可能因為誤判產生的軍事摩擦以及後續的軍事行動升級。

第二,打擊造成不少美國公民使用,並導致成而喪命的鴉片型藥物芬太尼(Fentanyl)。儘管美國主要的毒品來源為墨西哥,但是墨西哥毒梟集團大多使用來自中國的原料,因此此舉將其望能夠從源頭上管理,降低毒品進一步流入美國的數量。至於近年來發展一日千里的人工智慧,雙邊也同意合作促進人工智慧在各項領域上的使用。

至於在向來勢必為美中關係核心的兩岸議題上,唯一的共識基本上就是沒有共識:美國期望維持現狀並依據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處理兩岸關係、中國則希望美國可以明確表達不支持台獨以及停止軍售台灣,並且以「停止武裝台灣」的用語,表示對過去以來美國對台軍售的見解,但對此美方也沒有任何回應。

三、「小同中有大異」的美中關係發展

從上述所謂達成的共識來看,我們依舊可以見到美中兩國的高度歧異。首先,儘管習近平「呼籲」美國停止對台軍事援助,但這事涉美國長期以來對台政策基礎以及近年來的台美關係的長足發展,依舊沒有在中國的要求之下改變。美依據1979年《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以及多項國內對台法案的通過,已經形成對台政策的共識(諸如《台灣旅行法》、《2019年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簡稱《台北法案》)以及涵蓋台灣的《2018年亞洲再保障倡議法》等)。過去「一法、六保證、三公報」的台美中互動架構,已經演進成「多法、六保證、三公報」的制度結構。

儘管習近平(中)「呼籲」美國停止對台軍事援助,但這事涉美國長期以來對台政策基礎以及近年來的台美關係的長足發展,依舊沒有在中國的要求之下改變。(彭博社)儘管習近平(中)「呼籲」美國停止對台軍事援助,但這事涉美國長期以來對台政策基礎以及近年來的台美關係的長足發展,依舊沒有在中國的要求之下改變。(彭博社)

此外,中國近年來經濟不振,因此尋求外部壓力的釋放自然也是本次會面的主要目標之一。中國近年的經濟發展除了受到2017年以來美中貿易戰、2019年武漢肺炎以及國內「國進民退」等三大因素的影響,陷入了長期經濟發展不振問題。前述的因素只要習近平能夠有效地解決任何一項,都可以減緩當前遭遇的經濟問題。只是,習個人對疫情採取堅壁清野的圍堵政策,動輒以完全封城企圖控制疫情;而近幾年更加強調「國進民退」的主旋律之下,多個大型民間企業如騰訊、阿里巴巴創辦人不是退休就是被剝奪實權,馬雲對中國監管當局的異見換得自己支持的螞蟻金服受到整改與鉅額罰款,日益退縮的民營企業以及效率不彰的國營企業更難以帶動中國國內經濟成長。在兩項國內相當堅持的政策之下,習近平勢必得尋求外部壓力的釋放,來降低對經濟發展的衝擊。上述政治與經濟歧異,也或許是習近平想利用本次論壇與美國取得共識的原因。

在國際政治的理論之中,政府首長藉由國際會議或是組織的場合見面,增進溝通對話以及化解歧見的機會,也是消弭雙邊摩擦或是增強合作的途徑之一。本次會議固然有美中元首透過會面解決部份爭端的必要性,但也可以見到雙邊依舊高度不信任以及習近平想利用此舉為國內經濟困頓解套。但是,這次的共識如要求中國加強打擊芬太尼的生產以及恢復軍事溝通等,取得的成果都有利美國。但是在兩岸議題以及貿易制裁上,則不見有任何共事的行程。而拜登儘管與習近平會面,但在記者會上,繼六月以後又再次稱呼習為「獨裁者」,顯見拜登對習的觀點已經定型。
當前美中關係依舊處在低盪時期,除了前述的共識僅是「小同大異」以外,美中當前的交流也難見過去的景象。除了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制裁依舊沒有減緩以外,美中之間的人員往來也明顯不如過去。舉例來說,今(2023)年11月初美中班機才增加到70班次,不到2019年肺炎疫情爆發前的四分之一(約300班次)。但是以「疫情」作為美中航班並未完全恢復的理由也可能很難站得住腳,因為中國飛歐洲以及美國飛其他國家的航班數量早已大致恢復。在官方互動冷卻、民間交流減緩的情形之下,此次的會面形式意義大於實質,這也可能是後續美中往來的基本樣態。

四、結語

最後,本文擬從此次拜習會的成果檢視美中關係,並從中尋找對台灣的啟示。首先,此次的會面再次凸顯了美中之間的不信任,以及美國獲得實質在要求中國管制藥品並重起軍事對話的成果。但是在核心問題上,習近平則不僅無法改變美國對台政策,也不見美國對中經濟制裁的鬆綁。習在會談之後勢必會強化自己對美國政策反擊的力道,但也更將讓兩國關係不易修補。

本次美中互動對台灣而言,過去因為世界以及區域局勢的發展,台灣在美中競爭之下的關鍵地位以及台灣在兩岸關係之中高度節制,台灣與美國以及其他意識形態較為一致的國家關係有相當長足的發展。台灣可以在接下來的時間嘗試深化並制度化與我國立場較為接近的國家之關係,使互動架構定型,除了增強國際上支持台灣的力量以外,也能夠形成防衛台灣的態勢,避免國際局勢變動對台灣對外關係造成較大的波動。

其次,受到2017年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出的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影響,世界主要各國也提出自己的印太戰略版本。我國應該審慎留意當前美中關係發展以及區域情勢,並且深化與台灣立場接近的國家的合作架構。習近平在其任內想要有所作為以便為自己奠定「永續執政」的基礎這一點來看無庸置疑。但是,當前台灣在關鍵技術上的培養與掌握以及與周邊國家關係的發展,相信也能使得台灣的安全得以進一步確保。台灣也能夠思考如何在當前的互動架構下進一步提出自己的印太政策綱領,供周邊國家參考互動,方能進一步融入當前的印太戰略架構。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