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高教已成基本學力,減輕學生負擔也要關注區域平衡發展

◎邱志偉

副總統賴清德提出拉近公私立大專學雜費差距的政策,隨後教育部公布「定額補助私立大專學雜費助學方案」,確認私立大專院校學生學雜費將減免每人每年二萬五千元,預計有五十九萬名私校大學生將因此受惠。由於近年就業市場,擁有大學學歷已是基本常態,政府協助學生就學減輕負擔,絕對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副總統賴清德昨(26)再次說明,日前提出的「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政見,因為經濟相對弱勢的同學反而多數唸私立大學,政府有責任減少民眾獲得教育的成本並做到平等。(總統府提供)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15歲以上人口的教育程度大學占比最高,已有997.7萬人、占48.8%,也就是說台灣有一半的人口都擁有大學學歷,這也已經讓就業市場上的求職基本門檻,就是大學學歷。因此,若有人認為這些經費不是花在刀口上,那是對於現實的不了解。

同時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在學的大學生中,有66.2%的人必須就讀私立大專學校,占了89.3萬名學生中的59.1萬人。且根據統計,在政府的弱勢補助中,有超過八成都是就讀私立大專,若政府不能增加補助,恐對階級流動有害,這也是為何政府認為必須減輕私立大專學生的就學壓力。

我們相當不樂見看到,許多年輕人在讀大學階段,因為就讀私立學校就必須要打工賺取學費,反而因此影響到學生的正常社交或是念書等學生事務。希望看到的是,學生念書都能安心,特別是經濟弱勢學生若能安心念書,未來就業才可更有競爭力。

若有人擔心政府財政支出過大,其實不然,一方面是政府原先就給公立大學更多的經費補貼,所以按照衡平性的角度,政府針對私立大專院校學生的補貼,則是直接補貼在學生需求上。且預估需要編列的經費,亦占教育部年度預算不高,甚至是一成以下,在不會劇烈影響教育支出的前提下,我們也希望全國各界站在公平與競爭力的角度下思考,讓年輕學子受惠,未來就業回饋社會就能創造雙贏。

不過,雖然補貼私立大學生學費是立意良善,但在這邊我還是要呼籲政府更加重視的是住宿問題,交通通勤問題。這很大程度是來自於區域發展不均,甚至造就某些中北部地區的房地產高漲、租金年年攀升。過去賴清德副總統曾提出首都減壓概念,我也認為這題應該同步運用上。我們可以注意到,中北部的頂尖公私立大學比例,遠高於南部地區,因此多數學生不論經濟收入條件如何,若在高中畢業後欲求取更高學位,留在家鄉基本上是不可能。

所以,我要建議政府應當要做到,翻轉區域教育發展不均,要讓各縣市的大學皆能同等優質,或是要求政府大量金援的頂尖學校或私立大專院校,能到南部設立校區,減輕學生奔波之苦。尤其是讓學生不必為租金、房型煩憂,更不用再一窩蜂的搶票回家,這些都是很難被量化的隱形成本。

因此,除了減輕學生學費負擔外,若能兼顧區域平衡,也能降低學生更多租屋、交通費等奔波之苦。讓更多學生能安心的求學,也有利於健全我國高教市場跟勞動力發展正面循環。

(立法委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