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GDP美麗數字下的隱憂

◎蘇緯政

根據經濟部最新發布的「當前經濟情勢概況」指出,臺灣受惠於半導體先進製程優勢、臺商回臺投資等因素,使得臺灣近十年平均每年經濟成長3.2%,優於韓國的2.6%,此外,我國GDP擴增速度大於韓國,兩國人均GDP差距急速縮減,且韓元貶值幅度較大,去年(2022年)臺灣人均GDP為3萬2,811美元,再度超越韓國的3萬2,237美元。

台灣人均GDP時隔18年後,反超南韓。(示意圖,取自Freepik)

人均GDP(per capita GDP),是國家生產毛額(GDP)除以總人口數,若假設總人口數不變的條件下,影響人均GDP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匯率變化與GDP成長率。

臺灣的人均GDP超越韓國,「匯率」是關鍵因素之外,臺灣與韓國的經濟及產業結構相似,以前韓國的經濟實力勝過臺灣,但近年來卻明顯出現衰退;反觀臺灣,在美中貿易戰之後,臺商加速回流、半導體轉單效應等,是臺灣經濟復甦的催化劑,加上產業持續推動轉型、創新與全球佈局,尤其是價值創造與數位轉型的成果,不斷提升核心技術與毛利率,讓產業有優質的基本面支撐,這些都是引領臺灣經濟成長的豐沛動能。

臺灣的GDP表現相當亮眼,確實很值得肯定與讚揚。然而,欣喜之餘,我們仍須正視在美麗數字之下,是否存在哪一些隱憂?又該如何因應?

首先,臺灣的GDP過度仰賴半導體、資通訊等科技產業,容易導致其他產業空洞化,面臨需求降低、庫存過高、通貨膨脹、升息或景氣影響的衝擊較大;因此,為降低風險並提高整體產值,當我們致力於科技產業的同時,也必須重視內需產業的發展,如傳統產業、服務業、教育業、觀光業、文化藝術業等,善用數位轉型與共享思維,提升競爭力與價值,且政府應有更完備的法令與政策以相輔相成。

再者,人均GDP提高,可能是財富集中於少數人,而多數人的薪資仍偏低,「貧富差距」現象日益擴大,相對剝奪感加劇,恐怕會衍生出更多社會問題;況且,民眾感受是「薪資成長慢、物價上漲快」,GDP成長只是「無感」的數字,無法真正反映出貧富差距、產業失衡、所得分配不均、青年低薪、高物價、高房價、高房租、貸款壓力、兼職、加班、失業、貧窮率增加、勞動力短缺、高階人才出走、生活品質被壓縮等實際困境。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央研究院名譽院士顧志耐(Simon Kuznets)教授曾提醒:「GDP反映的是客觀經濟數據,卻無法衡量人民的幸福或快樂。」筆者認為,政府不能只關注GDP成長數字表現,而應以如履薄冰的態度,多傾聽人民的聲音,認真看待美麗數字下的隱憂,積極改善貧富差距、穩定物價、鼓勵企業加薪、平衡產業發展、營造良善環境等,讓國人都能安居樂業,邁向幸福永續的臺灣。

(作者是大學講師、前立法院院長秘書)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