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偉
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再度燃起國人的足球魂,觀看足球的人潮也屢創高峰。但我們每四年就要再問一次,台灣的足球未來在哪裡?台灣何時才能踢進世界盃?台灣在棒球、籃球、羽球、桌球等運動賽事上,這幾年均在奧運及各大國際賽事大放異彩,為何足球和數十年前相比,是不進則退。台灣要如何成為足球強國,政府及國人應當共同努力,千萬不要放棄任何的希望。
近日,我在教育文化委員會上質詢,體育署代理署長備詢時告訴我,政府並未派員到世界盃觀摩,令我極為震驚。這樣的嚴重程度相當於,若要發展體育實力,不到奧運最高殿堂觀摩,理解各國頂尖選手的磨練過程,何以有努力的方向。
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再度燃起國人的足球魂,觀看足球的人潮也屢創高峰。但我們每四年就要再問一次,台灣的足球未來在哪裡?台灣何時才能踢進世界盃?(資料照)
體育署早在2017年提出過〈足球六年計畫報告(2018~2023)〉計畫,並且副標題寫著「足夢踏實 前進一百」,然而轉眼六年要過去,距離報告所強調的目標,尤其是世界排名不進反退。提出計畫當年是124名,六年過去竟然變成157名,令人遺憾。我認為政府用心程度不足,作法過於保守,要明確立下幾年內踢進國際賽幾強的目標,不要將成績不佳歸咎於疫情,畢竟疫情是全球問題,並非台灣獨有。
在前總統陳水扁臉書看到,他曾提出選派優秀的年輕學生,到巴西足球學校受訓,之後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優秀職業足球員。很可惜當年朝野氣氛不允許,最後就不了了之。歷任總統其實都曾提出足球發展計畫,包含:李登輝總統的「振興足球方案」、馬英九總統也有「大足球計畫」但效果都不佳。
鑒於台灣的足球訓練條件、環境,本來就不可能與歐洲、中南美洲的強國相提並論,我們在許多運動賽事都有移地受訓的觀念,甚至教育界也有公費留學等制度,為何獨獨在足球上無法跨出去,令人費解。像是台灣的棒球選手,固然多數是在本土培養長大,但到了一定年紀,極優秀的選手都會到日本、美國發展,之後能代表國家隊出賽,退休後回國指導後進球員,這都是很好的傳承經驗,我認為足球也可學習。
同時,我們應先從多邀請亞洲區頂尖教練、選手多來台實際交流,熟悉強隊的戰鬥強度、指揮調度的各種方法,避免閉門造車。而我相信,透過邀請國際選手來台訪問、交流賽事,或是我們派出教練、選手出國交流的相關經驗,必然能激起國人對賽事的關注。並且透過轉播相關賽事,來讓更多廠商業者了解到國人對足球的熱情,自然也願意投資經費,良性循環將能帶來正面助益。
假使我們真能從國內出發,但目前國內能辦理足球賽事及讓職業隊伍受訓的相關場地,仍有所不足。近來新竹棒球場議題備獲各界關注,但足球場地的軟硬體有沒有定期翻修等,卻少獲國人注意。這當然跟國人目前對國內足球關注較低有關,但我們應當先將品質做好,建立國際賽水準的足球場地,讓國內選手有最好訓練環境。
當我們把國內足球場地準備好之後,自然就能拋出辦理國際賽的意願。雖然目前已經有辦理區域型的國際足球賽經驗,但可以再一步步擴大規模,我相信辦理國際比賽,定能讓國人更加關注足球。國手們表現出色,也更容易受到國人們的注視與肯定,也能凝聚國人的向心力,讓發展足球運動成為全民風潮。
最後,還有一項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足球比賽的職業聯賽在台灣尚未成為穩固的運動賽事。雖然我們目前已初步建立甲級、乙級聯賽,但隊伍數及願意參與投資的企業仍不夠多,尤其日本就是從足球職業聯賽,才逐步建立起足球強國的基礎。我建議政府為長期發展職業足球聯賽,讓更多企業願如同投資職棒,來進一步投資足球,並健全我國足球選手的職涯規劃,應提供相關企業賦稅上更多的優惠。除目前〈運動產業發展條例〉規範的減稅條件外,還可考慮針對其他部分給予更多誘因,讓更多企業球隊可以在台灣落地紮根。
綜合以上所言,我希望政府在提出下一個足球發展計畫前,好好盤點我們目前國內的問題,借鏡亞洲足球強國經驗,不要再讓足球成為四年一次的口水話題。珍惜發展國內足球的黃金時機,希望假以時日,我們也能在世界盃場上,看見台灣足球隊員們奔馳、運球、射門的精彩表現!
(立法委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