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台灣男子葉石濤

黃大益

文學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近日上映,詳實紀錄本土作家葉石濤先生的作品與人生,是台灣電影難得的文學紀錄片。

(圖片來源:台灣男子葉石濤官方臉書)

關心台灣文學發展的朋友都知道,葉老所著之《台灣文學史綱》,為首部台灣作家撰寫的台灣文學史,以台灣自主性為核心為本土文學溯源爬梳;於戒嚴時期下能建構出台灣文學史之論述,自然有其不可抹滅的歷史意義與價值。然而,多年後的今天《台灣男子葉石濤》上映,除了以電影形式拉近大眾與文學間的距離,這部電影還有以下值得關注的特色:

首先,是葉石濤先生對台灣文壇的貢獻。葉老歷經日本統治與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在國家語言政策與白色恐怖的影響下,雖致使創作斷裂,卻仍筆耕不輟;此外,葉老在歷史洪流和政權更替之間,替台灣文學的發展畫出標的輪廓;更是以作家身分提倡台灣主體意識的先驅,為後世台灣文學研究的典範。

其次,此紀錄片邀集多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來詮釋葉老的文學作品。舞台劇表演《葫蘆巷春夢》,舞蹈劇場舞出《紅鞋子》、《牆》和《西拉雅末裔潘銀花》;並由動畫詮釋《有菩提樹的風景》和《舊城—老人》;以及以落語呈現《群雞之王》,攝影家林柏樑拍攝《葉石濤肖像》等,展現文學跨域的多元可能。

《台灣男子葉石濤》劇照,圖為藝術家吳識鴻製作的藝術動畫。(圖片來源:台灣男子葉石濤官方臉書)

最後,也是此紀錄片最大的意義,即提供關心台灣文學的後生晚輩,思索土地過去及未來的機會。「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自2019年以來,公部門陸續完成文化基本法、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工程,使文化發展回到本土軌跡之上,以台灣主體意識的視角,滋養更多藝術工作者的創作,孕育更豐富的台灣文化。如同葉石濤一生縱使歷經不同政權交替、用不同語言創作,其初心仍為這塊土地作傳、為人民的集體情感與境遇發聲,實為從土地生長、耕耘的文學。

前桃園市政府青年諮詢委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