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圓恩
才讀到「南投縣政府改善力行產業道路 將全線鋪設瀝青混凝土」相關報導,然後緊接著這則新聞後,則是「力行產業道路翠巒路段大坍方 雙向交通中斷」的新聞。
報導中提及「投89線力行產業道路,每逢大雨便有坍方狀況發生,經縣長林明溱及縣府多年努力,道路品質已有顯著提升,獲得居民一致肯定。」想詢問林縣長和縣府的多年努力具體為何?道路品質顯著提升又是如何判定?居民一致肯定的資訊何來?
「林縣長26日至力行產業道路會勘,他表示,擔任縣長7年多來一直為修復力行產業道路努力,今年編列2.3億經費辦理「仁愛鄉投89線0K~53.227K沿線路面改善工程」,將進行全線瀝青混凝土路面改善,預計年底完工,讓農產品運輸更加方便、居民出入更加安全。」好奇林縣長七年來修復力行產業道路的努力,具體有哪些?而歷年來,在這條因九二一地震造成道路多處坍方,加上連年颱風豪雨侵襲,整條道路變得非常脆弱,晴天充滿灰塵,雨天泥濘難行,影響部落發展、產業運輸、觀光,加上常因大雨導致路斷的「仁愛鄉運輸命脈」,被稱為全台最「難修」、「惡路」的道路上,我們到底還要砸多少人民的納稅錢到每逢大雨的土石流坍塌裡?
「全長約53公里的力行產業道路部分路段邊坡脆弱,逢雨就坍,經監測發現15.8公里處大型坍塌山坡已成重複致災區,除邊坡常態性崩塌,也有淺層土體滑動現象,且崩塌源頭已延伸至上方蔬菜種植區,有持續坍塌可能,縣府評估清除坡面鬆動土石可行性,原則上也將設置土石緩衝空間,上邊坡考慮比照49公里處以貨櫃當擋土牆,並做好邊坡開發區水土保持。」一年又一年的坍塌,甚至已成「重複致災區」、「有持續崩塌可能」這是否表示,我們對大自然的強取豪奪早已超越自然所可承受的,而人不一定能勝天。
居住在這條路上的居民,每逢大雨就必須承受雙向交通中斷、封路、在大雨中背著孩子、老人外出看病等的風險。是否在山區道路的治理上,可以不是一再地採用工程先行,砸下大量金錢,卻無法解決問題的做法,而是可以思索和自然共存融的方式,並對沿線居民的工作、生活需求做出更具體的改善。而首先,是否針對道路上方的高山農業、民宿等開發,落實政策的監督與管理,以達到遏止現況繼續崩壞的可能。若這些都不進行,而只是一再地編列預算,然後再逢大雨,路仍是持續崩塌,人民的生計持續未獲保障,那麼所謂修復力行產業道路的努力,只是讓一場又一場薛西弗斯的現代版,活生生的在南投縣不斷上演,而最大的受害者,仍舊是居住在沿線的南投子民。
(親子共學中區暖暖蛇共學教育中心)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