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明
高端疫苗8/23開打後,很不幸第一個禮拜就陸續傳出五名猝死案例(但後續似乎沒有再發生)。時光不能倒轉,沒有人能證明,若高端疫苗延遲一個月上市,這五名不幸者,是否就仍然是活得好好的。社會就是這樣運轉,每天有一些病死者、猝死者,但在媒體上並不會報導。但那幾天,這些猝死消息上媒體,主因就是不幸者事前有注射高端疫苗。所有人包括指揮中心、醫界人士,真的都非常同情,也一樣感到悲痛惋惜。甚至有人以為高端是最傳統安全的,怎麼跟其他兩種已上市疫苗一樣,發生不幸?
疫苗會引發猝死,唯一的原因就是過敏性休克
8/24疫情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教授被詢及這些猝死,表示就算沒有施打疫苗,每天本來就會有人因各種疾病或事故傷害而去世,若發病過程沒有過敏休克,就可以排除死亡和疫苗有關。過敏性休克機率很少。如果不良事件發生率,沒有超過打疫苗的背景值,建議不要立即貿然推論因果關係。美國疾病管制與防治中心的指引,也說明疫苗會引發猝死,唯一的原因就是過敏性休克休克。
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資料照,指揮中心提供)
但這次因為是高端疫苗有關,李教授的發言(其實同樣說明,幾乎所有專家已講好幾個月了),卻立即被某些媒體或特定人物痛批,而且講得很難聽:「這是冷血醫師、這是沒有醫德的說詞。」意思說,一定要同意是因疫苗造成,對家屬才能有交代。他們指責國家防疫官員三言兩語隨便推掉責任,就是冷血把人民當白老鼠。
其實後來發現有兩病例是電腦斷層或初步解剖,有主動脈剝離、有一是吸毒者、有一是胰臟癌患者、有一是發生了車禍而昏迷,最後結果是要司法判定。不過對家屬而言,明明就是「打了疫苗才死亡」。這種事實無法改變。講任何科學上的理由,他們也暫時都難以接受。
台灣從6月起進入真正新冠疫苗注射潮後,因時序相關而「產生」的死亡,每一種廠牌疫苗都有,與世界各國統計類似。不過直接有證據說是疫苗造成的,目前還沒有發現。而高端疫苗是唯一被反對人士認為:因有猝死案例,所以必須停止施打的疫苗。AZ疫苗接種者年齡偏大,台灣相關死亡有5百人以上,莫德納比較慢開打,相關也有一百多人致死(國外統計更多),但都沒有被要求停止施打。世界上也沒有任何疫苗有重大發現,說「因爲太危險了,要全面停止施打」。歐洲某些地區確有一陣因AZ的血栓疑慮,暫停施打。但是最後都恢復了,或是做些調整後繼續施打。各國理由都是:利大於弊。牛津大學的研究,得到COVID-19感染,更會有血栓機會,其比例及危險,是打疫苗而產生血栓的5至14倍,而如是疫苗造成者,大多可以救回,前者死亡率卻很高。
衛福部及健保局,掌握有全台灣最大的疾病人口統計數字。筆者覺得政府不要每次都說什麼背景值、時序、參考值這種一般人聽不懂的話。指揮中心事情雖太多太雜,但應該擇期公布五年來,五、六、七、八月死亡人數及病因,再與今年五、六、七、八月有了疫苗後的總死亡人數做比較,由統計學家做個分析,或許大眾比較容易了解。
由幼兒疫苗想到新冠疫苗
近年幼兒五合一疫苗注射後引起發燒,已很少見到了。筆者回想起多年前因製造技術不同,三合一(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接種後發燒非常普遍,估計有一半以上,甚至打後必須例行附贈家長退燒藥。當年筆者常叮嚀家長,幼兒本來就經常在生病,不會在接種疫苗那幾天,「突然就不生病了」。所以打疫苗回家後,有了發燒,不要理所當然認定就是疫苗引起而毫不在意。若發燒不退或有異狀,絕對要趕快就醫。
這種情形,同樣適用新冠疫苗注射。統計上台灣每天有450人會因為原有慢性病有變化而亡,也有不少猝死,很多是心血管原因或血脂肪代謝不佳而發生。其實10年來台灣的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增加了六成,其中45到49歲就診率,近十年來增加78 %,而病人半數是小於50歲。有些病例甚至是沒有三高。推測部分原因可能是老菸槍或是含糖飲料吃太多,血管容易發炎。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種事,也從來沒有人預料到。但大家不是常常在新聞看到,有這樣的猝死報導嗎?某作家岳母的膽固醇高達329毫克(正常值小於200),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254毫克(正常值小於130),對這樣數值,一般醫師聽了是會心驚肉跳的,這狀況如發作心臟病並不令人意外,不管是否剛好有打疫苗。
整個世界不可能因為開始有了新冠疫苗,這些本來可能有不幸的案件,突然間就消彌無形,若沒這個基本概念,剛好數天內有注射疫苗,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所有死亡都與疫苗有關」的結論。專家把這些真實狀況,先誠懇老老實實提醒大眾,目的是要請各界要以科學理性為準則,不要太快太衝動就咬定是疫苗引起,要靜待科學的調查,若有明證是疫苗有關,國家會有合理的救濟方式,這也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的精神。李教授所說的出發點的都是真理、憑人性、憑同理心,這是熱血的人才會做的事,否則一個民眾的死亡,他大可以不關懷、不發表意見。老實說「要不要疫苗保護是你家的事」,他可以冷眼旁觀國家機器對真相調查的運作,沒必要解釋太多、而惹來反對人士的惡意攻擊,徒使平靜學術研究生活增加不快。
誰才是冷血?
筆者認為,貿然沒有根據就胡亂指控「注射疫苗是死亡原因」,才是真正的冷血。他們看起來似是同情家屬,卻盲目指責並煽動必須朝這個方向去究責,表面上是打擊政府並為家屬爭取金錢補償,但骨子裡反是造成家屬的痛苦。配偶、兒女、朋友,都將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阻止當事人去注射疫苗,「若沒有注射疫苗,現在還活著」,這樣的偏執的想法,遺憾及悔恨,將會折磨相關親友一輩子。這不就是冷血嗎?反之如能靜心等候並待科學證據,而最終若是確實能證明這是本身的疾病,而且有很多是始料未及、或無法預防的事,打不打疫苗都一樣會發生,家屬也許反而會比較釋然,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心情也會趨於平靜。
民國77年成立的「疫苗傷害救濟制度」,最高有六百萬元的救濟,當初強調的就是「救濟」而不是「賠償」,因為這是屬無過失傷害,不是誰的錯。這些救濟金並不是防疫官員或醫師要賠,而是「國賠」性質,防疫官員或醫師不會被究刑責,更無行政或民事責任,因此根本沒必要避而不談、或對民眾「枉死」的責怪閃閃躲躲。真的有問題就一定要找出來。防疫醫師比一般民眾更想要知道答案。確實有找到相關源由,還可以向全世界提出警告。換言之政府跟民眾是站在同一線的。「你政府有錯,是你害了我、你要賠我」,如此的敵對,完全不合邏輯。
抗血小板第四因子?
最近幾天,突然在疫苗後死亡家屬間,掀起了一個叫做「螢光試驗、ELISA」「抗PF4」的說法,要求衛福部對死因必須加上這一項檢驗。有人甚至認為以前就是忽略這一項,所以政府才把死因含糊帶過。一時之間,好像全世界都不能夠解決原因的,在台灣突然有了突破答案,只要驗了血,與疫苗是否有關係,馬上就可以知道。甚至還有一位因注射高端疫苗後致死家屬,控訴法醫師拒驗「免疫螢光反應」,最後檢方竟然必須道歉、並允諾轉達的案件。
姑且不論死亡已兩個月,是否還能從血液中驗出此種血小板抗體,只要內行人就知道,這類檢查在國內並不普遍、也不是那麼簡單就可做。世界各國醫界對這樣的議題,仍然說法不一,也還沒有一致的共識。美國最近CDC&FDA還對「疫苗引起之免疫學酸性血小板低下症」(VITT),更名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或許是避免更多爭論。台灣疫苗後的死亡,是否有那麼多是因抗PF4因子的問題、是否檢查這項目就可以解答一切,個人覺得很可能只是帶給家屬一些無用的盼望,而忽略了正常病理解剖真相,這其實是不智的。
更重要的是,罕見的疫苗血栓疑慮,目前只存在於腺病毒載體疫苗〈如AZ或嬌生),跟高端疫苗毫無相關,注射高端疫病而死亡,沒有驗這些因子(如PF4抗體),本來就沒有錯,法醫為什麼要道歉 ? 衛福部相關單位,為什麼不向家屬解釋清楚?反而留下社會更多的疑慮,令人不解衛福部到底在想什麼。
目前國內雖有人建議,如有個人三高問題又控制不佳,打AZ疫苗前可先驗血小板或D-dimer,可知道有無風險。不管是否有偽陰偽陽的報告,影響數值的因素還很多。若是疫苗注射後有了血栓疑慮,立即檢驗這相關處數字,的確可是馬上提高警覺治療。但說事先驗了血,就可預估注射AZ安不安全,恐不是定論。再說真的害怕那很罕見、又可事後治療的血栓(台灣還沒有因此致死的例子),選擇高端或mRNA疫苗就好了,何必那麼麻煩又花幾千元才決定注射安不安全?。
筆者最後也建議:若是注射疫苗回家,任何時候有身體不舒服,絕對不可當成疫苗副作用,以為一陣子就會好。隨時到醫院求診,才是最好的方法。也請社會大眾回歸理性,科學的東西回歸科學專家來解釋。
最近很多真正本來熱血要對大眾有所貢獻的國寶級專家,在各種政治攻擊下,看來都變得明哲保身、噤若寒蟬,消聲匿跡、不再發言了。也許他們以為,對一些胡言亂語,最好是不理會,以免增加對方聲量。反倒是很多半調子、甚至只看了點文獻皮毛的「非本科」醫師,隨便在臉書為文,吸引媒體引用報導一些奇怪的、暫時性理論,造成了一堆紊亂的防疫意見。有醫師提到為何替青少年優先注射BNT?他難道不知道只有BNT疫苗才適合打這年齡層?還有某市長說幼稚園有群聚感染,所以要趕快替幼兒打疫苗,但他不知道這年齡還不能打新冠疫苗嗎?
有醫師提到為何替青少年優先注射BNT?他難道不知道只有BNT疫苗才適合打這年齡層?還有某市長說幼稚園有群聚感染,所以要趕快替幼兒打疫苗,但他不知道這年齡還不能打新冠疫苗嗎?圖為BNT疫苗(中央社)
有如小說雙城記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愚昧的時代、也是智慧的時代」。我們需要像李教授這樣熱血的專家,鼓起勇氣繼續捍衛真理,憑良心而不是憑政治講話。台灣還是有很多不理盲的民眾,等待你們領導國家走向正確的方向!
(家庭醫學會創會理事、前兒科醫學會教育委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