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韋恩的食農生活》汽水、啤酒裡的二氧化碳因武漢肺炎斷炊?!

二氧化碳提供一種清涼、提神的感覺,也可以提供一種細緻的泡沫口感,所以瓶裝汽水、啤酒都必須打許多二氧化碳進去,所以開瓶時啵的一聲,然後沙沙作響地倒出來,杯子出現綿密的泡沫,即使還沒喝,這聽覺、視覺就是體驗到無比暢快。

汽水、啤酒裡的二氧化碳因武漢肺炎斷炊?!(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韋恩的食農生活

隨著疫情持續發展,不僅影響到許多產業的運行,對飲食產業來說,影響最大的是許多餐飲業者大受影響,因為大家不出門吃飯了。但是從美國的例子來看,一些包裝飲料,尤其是汽水、啤酒的生意倒還挺好的,因為大家宅在家吃吃喝喝,還是需要汽水、啤酒的陪伴。只是根據媒體報導,汽水啤酒業的生產很有可能受到疫情的打擊,生產會面臨斷料的危險,主要是二氧化碳供應上出了問題,這倒是始料未及的一種疫情下的蝴蝶效應。

二氧化碳提供一種清涼、提神的感覺,也可以提供一種細緻的泡沫口感,所以瓶裝汽水、啤酒都必須打許多二氧化碳進去,所以開瓶時啵的一聲,然後沙沙作響地倒出來,杯子出現綿密的泡沫,即使還沒喝,這聽覺、視覺就是體驗到無比暢快。所以汽水、啤酒的生產都必須要有許多的二氧化碳供應,平常二氧化碳的供應可說是沒有問題,但是最近美國居然開始拉起了警報,因為二氧化碳的上游─酒精發酵廠減產,而酒精發酵廠的副產品就是二氧化碳,美國二氧化碳的供應主要來自這裡,所以下游的汽水、啤酒廠這下緊張了。

二氧化碳提供一種清涼、提神的感覺,也可以提供一種細緻的泡沫口感,所以瓶裝汽水、啤酒都必須打許多二氧化碳進去,所以開瓶時啵的一聲,然後沙沙作響地倒出來,杯子出現綿密的泡沫,即使還沒喝,這聽覺、視覺就是體驗到無比暢快。(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平常大家認為最不起眼、最忽視、又便宜、甚至因為暖化效應相當痛恨的二氧化碳,居然也會短缺,我想很多人應該很意外。但是所謂在產業內活得夠久,就會感覺天底下沒有新鮮事,其實二氧化碳面臨短缺危機,韋恩大約十年前在台灣的飲料產業界工作時就遇過,那時是因為金融風暴,所以影響到石化業界的減產,而台灣二氧化碳的上游大宗來源正是石化業的副產品。而這有限的二氧化碳供應,電子業、電銲業、食品業就展開了搶貨大戰,而食品業顧及食安所以要求既高,但是價格又出不高,所以供應商很不樂意配合,可以說是奇貨可居,甚至要準備從國外進口的緊急備案,也算是開了很多產業界人士的頭一遭經驗了。

食品業界的二氧化碳其實可以來自很多種來源,只是與成本、純度、安全性都有關係:

1.發酵、釀造業:酒精在酵母菌的發酵過程中,每產生1分子的酒精,也會產生2分子的二氧化碳是為副產品。所以酒廠、啤酒廠、生質酒精廠都可以是供應來源,只要投資二氧化碳收集、處理的設備的話,這種二氧化碳純度相當高。

2.石化業:石化業的製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的副產品,此時稱之為尾氣,是台灣重要的二氧化碳來源,但是得注意純度或是經過過濾,以避免對人體健康有疑慮的不純物如苯等等的存在。

3.天然氣:天然氣井也會有部分二氧化碳的存在,所以也是產業界二氧化碳的來源,純度也會相當高,只是也是得注意不純物的問題。

4.燃燒:燃燒含碳的燃料會產生二氧化碳,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所以從火力發電廠、汽電共生廠、焚化廠也都可以收集到二氧化碳,只是要注意純度與雜質的問題。

因為食品用二氧化碳有食安的考量,所以不能亂用,以避免裡面的天然或工業雜質造成致癌等疑慮,所以政府陸續有訂定二氧化碳的衛生標準以及納入食品添加物管理,讓食品用的二氧化碳有法規可以依循,對食安也比較有保障。

這波疫情改變了很多消費者的消費模式,也影響了很多產業的樣貌。二氧化碳這又便宜又不起眼的東西,或許也可以造成汽水、啤酒業的斷炊,應該也是讓很多人大吃一驚。這其實提醒我們,產品的供應鏈牽一髮而動全身,即使是其中最小的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讓整體停擺。下次大家歡聚乾杯之時,還是可以想想二氧化碳這小小的貢獻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韋恩的食農生活 汽水啤酒的二氧化碳因新冠肺炎斷炊?!疫情下的蝴蝶效應另一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