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恩的食農生活
回想2011年5月發生塑化劑事件時,真是震動食品界與全台社會,也促使產官學與消費者真正重視食安問題,可說是食安的分水嶺。
匆匆事件一過去8年了,事過境遷下,韋恩願意出來分享當初的經驗與心得,大家一起看看到底台灣食安有沒因此而進步,畢竟事過境遷之下,現在出來談,比較部會直接冒犯到當事者。
塑化劑事件牽連重大,與食品界、化學分析界、醫界、毒理界、毒化管理界都有相關,而且有消費者直接遭受汙染,因此也為科學界提供少有的人體資料案例(這也是台灣人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韋恩服務的食品公司的產品涉及其中,因此處理塑化劑相關領域又包含配方設計、原料品管、成品品質保證、工廠製程、代工廠管理、客服、公關、行銷、法務、法遵等等複雜層面,我想這是一個公司管理上少見的危機處理經典案例,其中可供學習的地方很多很多。
老祖宗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些一輩子難以遇見的案例,韋恩就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學習。
有關塑化劑的回憶錄首案,我們來看看最近又流行回來的「血袋飲料」,談談塑化劑與塑膠容器的關係。
血袋飲料。(圖片來源:禁書網)
這個血袋飲料應該跟幾年前所流行,一堆的吸血鬼美國電視劇及電影有關,所以開始有廠商拿血袋裝起紅色飲料販賣,尤其讓自拍網紅們過足了獵奇的癮。但是韋恩其實看了相當緊張。
原因是:
1.這類袋子裝飲料未經過殺菌,這些廠商店鋪有沒有洗過袋子我也不知道,所以飲料的衛生要相當注意。所以其實中國大陸幾年前已經查禁了這類飲料在網路上販賣,因為他們查很多這種飲料來自於三無廠商,大概就是地下工廠的意思啦。而台灣還在跟著跑,不知是不是這種袋子在大陸沒銷路了,就倒到台灣來。
2.最重要的是,市面這種血袋應該都是PVC做的,絕對有塑化劑汙染的可能。PVC要做成袋子,裡面一定要加塑化劑,就有溶出到袋子的機會。塑化劑事件時最大的教訓就是,因為對產品做了很多檢驗,所以大家領悟到,很多時候產品裡有塑化劑不是因為原料裡加了塑化劑,而是製程中經過了PVC管或是桶槽,所以從管子裡、桶槽裡溶出了塑化劑到產品裡。所以後來食品業學到了要避免PVC管路與桶槽。
目前真的血袋還是用PVC的。在塑化劑事件時,其實醫療界也是有評估這個風險,但是結論是「..血袋耗材,與大部分醫療院所使用之醫療器材(如洗腎耗材、輸注管線等)材質均為含DEHP之PVC,該等產品均由國外進口(產地包括日本、美國、新加坡等),且均有當地政府衛生主管機關之核准文件,並經我國衛生署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核通過。本會捐供血作業除依據衛生署規定執行外,亦參酌先進歐美國家相關規範(如美國FDA、CDC及歐盟)執行各項作業。製造血袋的PVC材質使用的DEHP塑化劑目前尚無更好的替代品。病人為了治療及救命是否必要輸血,應該經過利弊考量後再決定。」(台灣血液基金會)。
所以可以說是沒有更好方案時,一種不得已的選擇,而且輸血絕大多數人用到的機會不大,所以塑化劑汙染程度較低,可以拿來救命,但沒有必要拿來當食品容器使用。
目前真的血袋還是用PVC的。(情境照)
所以知道了這樣的來龍去脈,明知PVC當食品容器會有溶出塑化劑的問題,網紅網美們還想喝血袋飲料嗎?更何況有的血袋飲料還會拿去裝調酒,酒精對塑化劑的溶解度就更高了,溶出塑化劑的量一定更高,大家一定要更加小心。
而販賣血袋飲料的店家或廠商,有沒有依照法規對產品裡的塑化劑進行評估與檢驗?如果沒有的話,那絕對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韋恩的食農生活 塑化劑回憶錄:血袋飲料喝的是潮還是「塑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