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小英的期末考主科是經濟民生

賴清德正式登記參選黨主席,一般認為是問鼎大位的前置作業。而民主走馬燈,小英兩任眼見就屆滿了,她會留下什麼背影,也將開始受到討論。

六年前,馬英九執政失敗,小英的維持現狀路線登場。這條路線,安定內外信心有之,自我設限也有之。她在民進黨比較非典型,「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不過,這樣的溫情宣示,想法不同的人並不領情。而「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延續民進黨上次執政,阿扁對轉型正義之掉以輕心。如今,轉型正義委員會功未成而身退,民主與威權並存的違和現象,似乎還看不到盡頭。民進黨不知道有沒有意識到,轉型正義被牽制成功,乃是對改革正當性的侵蝕。

在兩岸關係,「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小英展現的戰略耐性,為台灣撐開歐美支持空間。相對被耽誤的是,民進黨向來追求的正名、制憲、入聯等,因維持現狀漸成冷議題。連九合一選舉,合併舉行的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複決,亦遭口是心非的政黨技術封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被北京指責是兩國論還魂,但就法理上而言,小英至今大體上擋住了馬英九版現狀往終統滑行,但欠缺反其道而行的獨立里程碑。反倒是地緣政治巨變,致使拜登宣稱:「我們不鼓勵獨立,它(台灣)是獨立的,由它自己做決定。」

在兩岸關係,「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小英展現的戰略耐性,為台灣撐開歐美支持空間。相對被耽誤的是,民進黨向來追求的正名、制憲、入聯等,因維持現狀漸成冷議題。(本報資料照)

如果李登輝是蔣經國的學生,小英堪稱是李登輝的學生。小英心中不無改革願景,但得罪選民的公教年金改革、開放美牛日食等,變成體質虛弱在野黨的大補丸,同婚、廢死等進步議題也招致傳統社會力量反撲。執政兩年橫遭韓流,給了小英震撼教育,國際不看好她能連任,本土大老勸她知難而退。孰知,小英吉人天相,習近平對台、對港的冒進蠻幹,化解了韓流的雷霆萬鈞,靭性十足的小英號乘風破浪。

緊接著,新冠疫情從鄰近突然爆發。小英比多數國家更早警戒,第一時間便避開來自中國的疫情侵襲。有效控制疫情,還首先通報WHO人傳人,對外援助防疫物資,成為中國專制防疫的民主防疫對照組。小英的第二任,在全球的讚譽中拉開序幕。而中國以疫謀港、以疫謀台,拒絕任何病毒溯源調查,更推高台灣在國際的好感度。二○二○以來,台灣的國際形象,達到半個世紀以來的高峰。平心而論,小英並非浪得虛名,這也是台灣的驕傲。諷刺的反高潮,出現在九合一選舉,防疫成功、選舉失策,國際按讚並未兌現為國內選票,造成今天的殘局。

客觀回顧,有點諷刺的是,除了防疫成功的故事,台灣獲得民主國家力挺,動力主要來自習近平以武力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恣意妄為,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便稱,「如果有任何一方改變了政策,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語道出西方的結論。上任以來,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小英被北京列為拒絕往來戶。此一政治僵局,每每遭在野陣營批評,無法妥善處理兩岸互動,沒有致力保障人民權益。甚而,「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在這次選舉的認知戰似乎奏效。

這次選舉,民進黨幾位明日之星,執政八年卻交棒失敗。固然,也可以解釋為接棒者德不配位。不過,更值得沉思,中央執政總設計,是否疏於兼顧抗中保台、疫後振興?尤其是,烏俄戰爭導致的通膨、升息,淡化了防疫典範的記憶。這,也可能影響小英即將面臨的歷史定論。經濟民生,乃永遠的未來式。下次大選,小英已經無法像兩年前那樣為自己而戰。而坐以待退,更不像是小英的風格。振興經濟民生,總結防疫故事,或可視為她為歷史定位、政治遺緒及順利交棒的期末考主科。

二○二四年初,台灣即將舉行大選,當年年底美國也有大選。民主、共和兩黨,對中政策有共識也有分歧,拜登政府似乎比較傾向「競爭」、盡量「避戰」、全球議題力求「合作」。「避戰」方面,國民黨有不同動機的類似主張,也能最低程度符合拜登政府的「控管」台海危機思維。拜登政府鼎力協助台灣自衛,民進黨也不宜自以為是華府唯一的選擇。鑑於這次期中選舉,共和黨的紅色浪潮未如預期,兩年後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至於,一旦國民黨班師回朝,以習近平的強勢作為,華府馬韁能否控制國共「共促統一」,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