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豪雨應變不能用老經驗

◎ 張炎銘

超大豪雨轟炸北台灣,基隆及北海岸成了重災區。依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處置報告第一報,已造成一死、二失蹤、五傷,撤離超過三千八百人,影響自來水、電力各約一萬五千戶,淹水九百七十處的災情,而隨著鋒面南下,中南部災情可能隨之加重。

超大豪雨轟炸北台灣,基隆及北海岸成了重災區。(資料照)

這不是第一次豪雨致災。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八七水災,死亡失蹤達一○七五人,那也不是颱風直接造成,而是熱帶性低氣壓引進西南氣流、豪雨導致。而單單在六月,我爬梳手邊資料,就有一九八四年六三水災死亡三十三人、一九九三年六二水災死亡四人、二○○六年六九水災死亡七人、二○一二年六一○水災死亡八人;遠的還有一九六六年六一二水災死亡二十人,近的有去年桃園機場大淹水,災損怵目驚心。

颱風從熱帶性低氣壓生成後,各國就會持續關注、追蹤,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會做較周全的防範,但豪雨似乎較不受重視。此次豪雨,中央氣象局雖已在六月一日發布降雨趨勢分析,但雨量預報偏低,區位也失準,除了水利、水保單位會依規定,氣象局一發布豪雨特報就成立應變小組外,地方政府大概不會重視,似乎也都沒有及時成立應變中心。

氣象預報有其極限,各種氣象預報數值模式套在台灣小島上,要能顯現出區域差異,可能極不容易;而若氣象局故意誇大預報數值,弄得大家草木皆兵,導致「狼來了」心理效應,對預報結果不再重視,也絕非人民之福。氣候變異,未來發生極端氣候的機會可能更頻仍。對於氣象預報,尤其是雨量的長短期、區域性預報,更有迫切需要,現代社會也需要更精準掌握區域雨量。

現在豪雨的標準已提高為兩百毫米,大豪雨是三百五十毫米,這種雨量下降於都市,排水系統通常難以負荷,超大豪雨的五百毫米則肯定致災。因此,地方政府不能還用老經驗,以為豪雨只是「小菜一碟」,而應仿照水利機關,在所屬轄區有豪雨特報時,就應成立應變小組。趁著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時,也該給氣象局更多經費與技術人力支援,或許可協助氣象局更積極發展適用於台灣這種小區域的雨量預報模式。

(作者為退休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