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中美集團對抗已成型

香港在疫情期間「內地化」,「新香港人」洗就業市場,如今景況比「殖民地」時代還慘。影響所及,外資企業紛紛打退堂鼓,西方媒體也見不好就收,以免「人質陷阱」。「自由亞洲電台」、「華爾街日報」,更多跨國企業、員工,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一九九七之前,北京打包票: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但中南海終究不會在乎香港的榮枯,因為,香港再怎麼好,也是大英帝國的光榮,卻是中國的恥辱,民族恥辱終須洗刷。反正,一九八四,中英聯合聲明,以及,一九九七,香港主權移交中國,都已經是過去完成式了,戰狼外交根本不理國際承諾。而改革開放倒退嚕,提醒啞巴吃黃連的西方,台灣不能淪為下一個香港。

當然,香港不是中國的例外故事。英國記者布朗回憶,一九八九首次前往中國採訪,比起現在的媒體環境,那時簡直是黃金年代。他說,另一個黃金年代,是二○○○前後,中國加入WTO、申辦奧運成功。那段時間,他感覺中國不僅經濟開放,甚至政治也開放。直到二○○八北京奧運,布朗認為,縱使中國沒變成一個民主國家,但很多地方都在朝正確的方向開放。二○一二,習近平上台,他仍覺得來了年輕的領導人,中國正在向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以上種種,到了二○二四,證明只是一廂情願罷了。所以說,現在的香港,乃是中國的縮影。布朗,也是無數有同樣觀感變化的外國人之一。還好,大家已不再相信「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北京奧運口號。

於今回顧,習近平三連任之前,對待內外媒體便轉為敵視,從「講好中國故事」轉變為「禁評」,新冠疫情的吹哨者、公民記者先抓再說。習近平,不再容忍國內自由化的媒體,也不再需要西方媒體的臧否,因為他不再需要尋求西方國家與公眾的認同,也不會迎合西方的「普世價值」。相反的,對西方主流媒體不假辭色,改而利用國外自媒體,北京更得以搶得「講好中國故事」的話語權。加上一帶一路之撒幣外交、債務陷阱、孔子學院、介入西方民主運作、海外警察,乃至中俄伊朝專制軸心、全球南方之操作,習近平與中國根本不把西方看在眼裡,「東升西降」就是硬道理。於是,中國充斥大內宣、大外宣、認知戰,形成一套「歐威爾式的胡言亂語」。

四月底,布林肯訪問中國,會見習近平。布林肯形容,中美關係是全世界最有影響的關係,所以必須繼續就分歧進行清晰的溝通,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誤判和誤解的風險。問題在於:中國有同樣的意願跟美國相向而行嗎?所謂的溝通,對習近平而言,多半是等待美國「大選之亂」的緩兵之計吧!在這一段時間,中俄伊朝則極盡所能地給美國製造麻煩,掌握戰略上的主動。烏俄戰爭,以哈衝突,以時間換取空間,十一月三日再重演四年前的僵局,他們會白白放過機會嗎?屆時,專制與民主兩個陣營的爭鋒,鹿死誰手就很難說了。

鄧小平總設計的改革開放,本質上是經濟、市場方面的,不涉及政治自由化。政左經右,一九八九屠殺之後,也被江澤民、胡錦濤所奉行,胡耀邦、趙紫陽的有限政治改革論述,則煙消霧散。二○一二,習近平上台,二○二二罷黜胡錦濤指定接班人,中國確定往毛澤東時代加速倒車。與毛式文革不同的是,經過西方挹注資金、加入WTO、竊盜西方智慧財產,中國的軍事能力大增,對內從事數位極權統治,對外介入西方民主運作,最後形成「新時代」東風壓倒西風的執念,「中國可以說不」的狂傲,「中國有中國式的民主」的陶醉。習近平朝思暮想的,不是與西方溝通,而是分化西方(德、法是重點),並且全力輸出中國模式。而拜登,則大、小同盟同步進行。這幾天,習在法國說:「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不知道馬克宏相不相信?大家不能不相信的是,二○二二北京冬奧,西方外交制裁,習近平、普廷結盟,三週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習近平佯裝中立,迄今仍在繼續擺譜。

二○二○新冠疫情、二○二二烏俄戰爭,正進行的晶片、科技、人工智能、太空戰爭,習近平兜攏的專制軸心,一言以蔽之,便是「備戰」,各種型式實體戰、超限戰。專制政權,民選獨裁政權,為了自保,對專制軸心的向心力日增。民主政府,定期改選,利益分殊,連本有的結盟精神都有待振作。安危他日終須仗,全球安全形勢,遂充滿不確定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