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臺北市建國啤酒廠的智慧化轉型與場所再生

◎吳可久

臺北市的工業遺產,諸如華山酒廠與建國啤酒廠,設立初衷皆因水源便利而成,但隨都市變遷現址成為坐落於市中心,因地下水質問題不得不遷廠或停產。建國啤酒廠目前再行生產線不符成本效應,品質堪虞,一味冀圖恢復生產啤酒作為活保存而吸引觀光與商業價值之想法,無法反映塔吉爾憲章所涵述的社會意義、科技價值與時代品味。未來的再利用如何避免淪為文資蚊子館,應該思索「活水」再現與意義,將其轉化為融合SDG與工業4.0概念的智慧製造示範場域,同時利用大學資源進行創新實驗,為新世代提供探索和創建新生活方式的平臺。

建國啤酒廠外觀。(資料照)建國啤酒廠外觀。(資料照)

SDG時代意義的工業化4.0廠房再現

工業歷史經歷了從蒸汽動力到電力驅動,再到自動化控制,如今進入以智慧製造為核心的工業4.0時代,強調人工智慧、物聯網、AI技術、大數據及機器人技術的應用。與此同時,人類社會越來越注重工業廢水及大規模生產的副作用,訴求將SDG(可持續發展目標)理念融入未來生活的考量中。因此,建國啤酒廠應從SDG與工業4.0的角度出發,檢視其環境整體資源及活水資源的再利用,而非僅停留於傳統啤酒生產方式,藉此彰顯工業遺產的時代意義。

流水線生產的變遷及AIoT的導入

重新定義啤酒生產線的意義,應著重於智慧控制與精準生產。掌握工業製程以結合生化、IoT、生成式AI等科技,將生產流程細分為可精研的技術模組,促進產業水準提升,實現正向循環經濟與智慧生產。整合產業開發實務的學研工產製體,掌握原始生產技術了解痛點,對生成啤酒製程中智慧節水、生成式AI智慧控制對應市場端等,呈現新型態產業供應鏈。臺北科技大學過去在高砂酒廠時期已有建教合作;在台灣經濟奇蹟下,更培養多位大型企業家;現結合大學社會責任,以在地支援及研發能量,實可導入流水生產里程概念,創建新的生產意義。

體驗經濟與大學結合的新生活平台

大學為培育下一個新世代而設,自帶人潮與引領時代風格,為新世代提供可摸索及創建其時代生活之實驗場所,開發思想上之「活水」,將是重要的使命。

具有歷史意義的建國啤酒廠可利用互動科技打造體驗經濟,並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創造出具有復古情懷的元宇宙。以「Millennials 千禧世代」與「Z 世代」為代表的MZ世代,推動了網絡經濟與數位消費方式的快速變化,透過網路互動、社群集結、消費贊助,建構新消費體驗模式與虛擬國度。想像在虛實整合之建國啤酒廠中,利用虛擬製程遠距自製啤酒、虛擬品嘗,模擬該啤酒之嗅、味、視覺,並依顧客需求調配下單、智慧化生產宅配。喝啤酒體驗將跳脫傳統時空束縛,帶來新的設計、生產與消費模式。

臺北市建國啤酒廠僅以恢復單一啤酒生產線之活保存作法,顯然難以滿足時代需求。未來應將其轉化為融合SDG與工業4.0概念的智慧製造示範場域,並引入AIoT技術進行智慧化控制生產流程;通過虛擬與互動技術提升體驗經濟和客製化、個性化服務。同時,利用大學資源進行創新實驗,為新世代提供探索和創建新生活方式的平臺,除可彰顯歷史遺產的時代價值與可持續發展性,也能將建國啤酒廠轉變為融合歷史與時代創新的文化場域。

(作者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