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憲
1月11日台灣民眾黨的活動一如預料參加的就是這些人,仔細想想台灣的政治真的千變萬化,一年前柯文哲還叱吒風雲,台灣民眾黨也得到很好的支持選票,一年以後就變成這樣。仔細去檢視柯文哲和台灣民眾黨這10年來的政治歷程,這就是一個標準的民粹政治人物和政黨。
一年前柯文哲還叱吒風雲,當時代表民眾黨參選總統,台上演說意氣風發。(資料照,記者塗建榮攝)
像台灣民眾黨這樣的民粹主義不會去強調自己有多好,重點都是在塑造敵人,針對民進黨、新潮流、蔡英文或賴清德等等已經在台灣有一段執政經歷的政黨或政治人物,攻擊甚至妖魔化,完全沒有執政的經驗跟包袱,塑造自己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柯文哲經過10年的檢驗完全不堪一擊。
黃國昌沒有真正執政的經驗,但看他的能力力和擔任政黨主席時候所用的手段,以及1月11日的表現,完全可以看得出他想要重複柯文哲的從政軌跡。
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帶領群眾高呼口號。(記者劉信德攝)
民粹主義政黨經常聲稱代表「人民」對抗「腐敗的菁英」或「建制派」的壓迫,透過簡化的二元對立(好 vs 壞)來吸引支持者。然而,這種反菁英的論述可能僅是一種工具,實際上領導者本身可能也是菁英,甚至從事貪腐行為,但以「為人民」之名合理化。但一般人民已經產生懷疑,為什麼一個醫生可以撈這麼多錢?這也是現在這個政黨和政治人物沒有辦法引起太大共鳴的原因。
這類政黨常以「人民的聲音」為核心,將人民描繪為單一、純潔的集體,排斥不符合這種敘事的人或群體(例如特定政黨的支持者、某些族群或菁英階層),以達到凝聚支持的目的。這種排他性會導致歧視或敵視其他政黨的支持者或某些「外來」勢力,並可能成為攻擊他人出身的正當化理由。而且他們代表這種人民的聲音,但柯文哲的起訴書完全摧毁了這種操作的可能。
民粹主義依賴情緒煽動而非理性辯論,通常提出過於簡化的政策或口號。圖為「111釘孤枝」活動。 (記者劉信德攝)
民粹主義依賴情緒煽動而非理性辯論,通常提出過於簡化的政策或口號,例如「司法正義」、「捍衛人民」,但實際執行上可能淪為口惠而實不至。若該政黨本身涉及貪腐,則往往會用情緒手段分散注意力或將批評者抹黑為「建制派攻擊」。
這種民粹政黨往往以某位強勢領袖為中心,該領袖被描繪為「人民的救星」,藉此壓倒制度性制衡,甚至將個人利益與政黨利益綁定。這樣的結構很容易導致貪腐,因為權力過度集中且缺乏監督,結果造成柯文哲貪污腐敗的結果。
民粹主義政黨的政策立場常根據短期政治利益而變化,缺乏一致性。例如,一方面高喊反對貪腐,另一方面卻默許或包庇內部貪腐行為,這反映出其「工具性道德」的本質:正義與道德只是策略,而非真正的核心價值,現在連反對貪腐都很難大聲出口。
為什麼民眾黨現在難以高舉正義與道德?
1. 言行不一:當政黨一邊利用反貪腐的論述來吸引選民,卻一邊包庇或容忍內部貪腐行為時,其道德正當性自然被削弱。
2. 工具化的正義與道德:正義與道德在這個黨通常不是價值核心,而是政治工具,這使得其訴求難以令人信服。
3. 短視近利的行為邏輯:這個政黨往往為了選舉利益犧牲長遠價值,因此難以建立穩固的道德基礎或正當性。
它們利用道德與正義的口號爭取選票,卻在內部治理與政策實踐中無法真正實現這些價值。當其領袖或成員涉及貪腐,或者攻擊他人出身而非專注於政策時,便暴露了其訴求的虛偽性與工具性,最終難以承載真正的正義與道德內涵。
1月11日之後台灣民眾黨應該已經進入了黃國昌的時代,這個接班人將來可能的手段大概是這樣,現在當然還是在偽裝,支持柯文哲,頂著柯文哲的胯下。但等到順利奪權成功之後,勢必轉移焦點,強調「新起點」,接著可能以「改革形象」出現,強調與前任領導人的貪腐行為切割,例如宣稱「這是過去的錯誤,現在要重建正義與道德」,此策略試圖挽回中間選民及失去的支持者,同時避免徹底割裂基本盤。
若支持者對柯文哲仍高度忠誠,黃國昌可能選擇繼續使用原有的煽動策略,對外敵對建制派、對內強化忠誠測試,並抹黑異議者。黃國昌可能利用「過渡領袖」的地位,將前任領導人包裝為受害者或殉道者,並將其神話化,繼續利用其餘威鞏固政黨。同時,接班人可能將自身塑造為「繼承正統、帶領改革」的英雄形象,藉此獲取新的支持。他一定會以清理黨內「問題人物」為名,排除反對勢力,並集中權力在自己手中。
民眾黨111釘孤枝活動,醫師沈政男助講。(記者陳逸寬攝)
不過我覺得這個接班人不是台大醫科畢業的對這個政黨的發展有很嚴重的影響,新任黨主席不考慮沈政男嗎?這個人也是同樣台大醫科畢業,絕對比較適合繼承柯文哲的地盤,還有無縫接受他的信徒。
(作者為資安學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忠憲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