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國台辦搞「舉報信箱」,真的是為了保護台商嗎?

◎張怡穎

中國國台辦近來推出一項「創新」措施——設立了一個專門舉報台獨的信箱,並揚言祭出「懲治台獨廿二條」,聲稱若有人支持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或台灣獨立,最重可判死刑。這消息一出,讓不少在中國經商的台商不寒而慄,更掀起了一波撤離潮。

中國國台辦官網日前增設「依法懲治台獨頑固份子」專欄,鼓勵外界舉報台獨,引發台灣朝野批判。(圖取自國台辦官網)中國國台辦官網日前增設「依法懲治台獨頑固份子」專欄,鼓勵外界舉報台獨,引發台灣朝野批判。(圖取自國台辦官網)

懲獨22條上路後 台商在中國的投資意願大降

根據陸委會的數據,自從「懲治台獨廿二條」上路以來,台商在中國的投資意願顯著下降。過去十年,台商在中國的投資總額已逐年遞減,從2013年的40億美元銳減至2022年的不到15億美元。而隨著這一法規的實施,台商的撤離速度更是加快。根據一份不具名的台商調查,約有45%的台商表示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撤離中國,而已經開始撤離的比例則高達30%。這對於中國本就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少台商反映,現在在中國經商已經成為一場高風險的賭博,因為隨時可能因為一句話、一個舉動被扣上台獨的帽子。這些舉報並非總是因為政治立場,更多的是來自於商業競爭對手的惡意攻擊。據陸委會統計,已有數十位台商因為商業糾紛被舉報,其中五成以上的案件涉及競爭對手的惡意檢舉。台商A某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的一位合作夥伴在競標一個大項目時,因為價格談不攏,對方直接威脅要「舉報他支持台獨」。這樣的情況並非孤例,許多台商因為害怕這種「被舉報」的命運,不得不選擇退出中國市場。

國台辦的舉報信箱雖然標榜針對的是「少數頑固台獨分子」,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個恐嚇工具,專門用來壓制台灣人民的言論自由和人身安全。這樣的舉措無疑讓台商在中國的處境更加艱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台商表示,「現在在中國,連聊天都變得小心翼翼,害怕哪一句話會被誤解、被人舉報。」這種恐懼讓台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之中。

屏東縣枋寮鄉政顧問李孟居被控台諜,曾被迫在螢光幕前身穿囚衣自白,他向「祖國」致歉過去做了很多不好的錯事。(資料照,翻攝央視)屏東縣枋寮鄉政顧問李孟居被控台諜,曾被迫在螢光幕前身穿囚衣自白,他向「祖國」致歉過去做了很多不好的錯事。(資料照,翻攝央視)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的這種行為其實並非第一次。早在過去數年,就有多起台商被捕的案例,而這些案件的背後,多數是因為中共需要「立威」或是進行政治算計。前台商李孟居曾在中國遭到關押,他在受訪時提到,「中共每次要做績效時,就會抓幾個台灣人來殺雞儆猴,完全不管你是否真的台獨。」這一手法讓人不寒而慄,也讓台商在中國的經營風險倍增。

以舉報信箱為工具 對台商進行政治監控和恐嚇

中國當局以舉報信箱為工具,對台商進行政治監控和恐嚇,這無疑讓本來就充滿挑戰的中國市場更添風險。再加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社會治安惡化等因素,許多台商已經開始重新考慮其在中國的布局。據調查,有超過60%的台商表示他們正在評估轉移投資的可能性,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泰國和印尼,成為了他們新的投資熱點。

更令人擔憂的是,國台辦的舉報信箱還可能成為分化台灣人民的工具。李孟居在受訪時提到,國台辦設置舉報信箱,其實也是希望透過台灣人檢舉台灣人的方式,來達到分化台灣社會的目的。這種手段早在文革時期就屢見不鮮,如今再度被中共拿來使用,無非是想要藉此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

總的來說,隨著「懲治台獨廿二條」的實施,台商在中國的經營風險急劇上升。面對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台商應該積極尋找替代市場,並重新調整其全球布局。根據國際貿易數據,2023年台商在越南的投資額已經達到了25億美元,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投資市場。而隨著台商撤離中國的趨勢加劇,這一數字還將進一步攀升。

國台辦的舉報信箱看似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實則是以政治恐嚇和分化手段,來壓制台商的言論自由和人身安全。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台商必須更加警惕,並及早做出策略調整,以保護自身的利益與安全。畢竟,在一個隨時可能因為一句話就被舉報的國度,商業自由已不復存在,與其冒著風險,還不如早日轉移至其他更加穩定的市場。

(作者為自營商)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