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如何解能源與氣候治理難題

◎廖明輝

日前,賴總統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時指出,能源議題絕非簡單的「反核」或「擁核」是非題。在國家治理中,每個決策都是多元且複雜的選擇題,必須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提出對策,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確,台灣的能源政策與氣候治理面臨複雜且多面向的挑戰,不是「擁核」或「反核」的簡單二元選擇,而是涉及能源安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多重困難抉擇。

總統賴清德主持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取自總統府直播)總統賴清德主持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取自總統府直播)

能源議題絕非「反核」或「擁核」是非題

首先,台灣的首要挑戰是如何在確保穩定供電的同時,逐步實現淨零碳排。作為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的島嶼國家,台灣的電力結構仍以高碳排放的火力發電為主,天然氣與煤炭發電比例超過八成,使台灣暴露於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及天然氣安全存量過低的雙重風險,更使減碳壓力大增。

歐洲國家的經驗顯示,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可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促進能源結構多元化。圖為苗栗外海的離岸風電。(資料照)歐洲國家的經驗顯示,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可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促進能源結構多元化。圖為苗栗外海的離岸風電。(資料照)

首要挑戰 確保穩定供電且逐步實現淨零碳排

因此,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無疑是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與共識。歐洲國家的經驗顯示,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可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促進能源結構多元化。例如,德國計劃在二○三○年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高到八成以上。但德國也面臨再生能源無法即時接入電網,導致發電效益不足,以及離岸風電過剩出現「負電價」現象。這些經驗提醒我們,發展再生能源須同步強化電網韌性與儲能技術,才能克服再生能源發電的不穩定缺失。

不過,僅依賴再生能源並不足以應對台灣未來的能源需求。瑞士以核能作為基載電力,搭配綠能發電,主要是因為核能具有穩定且高效的特點,能彌補綠能間歇性的缺陷,對能源的穩定供應非常重要。然而,台灣的地質條件、地理環境、地震與戰爭風險、以及人口密集程度都比其他國家特殊,也必須嚴肅面對這些問題,在核能安全與核廢料處理,不能有任何打折扣的地方。

最後,台灣的能源政策必須保持足夠的靈活性,不僅在現有能源結構進行調整,更需積極尋求新興能源技術的應用。例如,海洋能、生質能、地熱能等。例如芬蘭首都赫爾辛基Helen電廠成功從燃煤轉型為生質能發電及海洋能發電,即是台灣可以學習的能源轉型典範。

借鏡歐洲成功經驗 建立靈活且韌性的能源結構

總結來看,台灣在能源政策上的抉擇,可以借鏡歐洲等國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地理和環境特點,建立靈活且韌性的能源結構。穩定供電、多元化能源發展,以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將是台灣解決能源與氣候治理難題的三大對策。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