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短視經濟思維的危害:台灣核電延役的不理性

◎ 葉欣怡

今年四月,台灣連日大地震造成東部嚴重損傷,7月25日凱米颱風更重創中南部。昨日(8日),日本宮崎縣南部觀測到規模7.1地震,日本氣象廳首度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注意巨大地震)資訊,這也讓許多日本民眾思考接下來的可能災害。

日本宮崎縣今(8)日下午發生規模7.1地震,鹿兒島大崎町民宅倒塌,更讓住戶一度受困。(美聯社)日本宮崎縣今(8)日下午發生規模7.1地震,鹿兒島大崎町民宅倒塌,更讓住戶一度受困。(美聯社)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我們的預測模型仍無法準確預測。雖然我們可以進行事前準備,但若因偏見或錯誤的信心而低估最壞情況,將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地震活動橫跨數個世紀,要建立精準的預測模型,需要地底下十五公里的詳細地質資料或事後追溯資料,這意味著我們無法精確預測地震來臨。若不審視不確定性,當災害發生時,我們可能無法在心態上或物質上做好防備,及禍及下一世代。

昨日(8日),在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上,童子賢再次強調核能的優點,但未提出實質解決方案。他簡單地以「過往安全紀錄良好」為由,企圖讓核電廠延役。然而,他忽視了一個重要事實:日本福島核一廠的耐震設計是0.6G,而台灣的核一、核二及核三廠則分別只有0.3G和0.4G,耐震能力比福島電廠更低。

以同為島國且有核災經驗的日本為例,截至2024年6月,日本33座可運行的反應爐中,只有6個發電廠的12個反應爐正在運行。過去,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預測,未來30年內以南海海槽為震央的規模8至9級特大地震,發生機率高達七成以上。這值得深思台灣真的有能力面對這些風險嗎?更何況談論的是那些即將退役或已退役的核電廠。

預測的目的是讓民眾理解並改變思維,先做好準備,尋求實際的解方。然而,童子賢卻一再以單方面資料強調核能的經濟效益,卻忽略了極端天災如地震的考量,甚至沒談到核廢成本。沒有長期思維,只是一昧地拿出經濟恐嚇,拿不切實際的方案要套用在台灣身上。試問,難道等實際核災來時,就不會造成經濟災害嗎?在人口密度極高、七成面積為山地與丘陵的台灣,任何一次核災都將造成國家安全無法修復的損害。

(作者為台南種籽創意繪本手作坊負責人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