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衷仁
法國智庫學者陸克(Philippe Le Corre)在法國主流媒體《迴聲報》的投書中指出,歐洲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挑戰:台灣海峽的穩定與否,竟牽動著歐洲經濟命脈。歐洲決策者已經意識到台灣的關鍵地位,並開始著手應對可能發生的台海危機。 這一轉變,顯示出歐洲對中國崛起的擔憂日益加深,也凸顯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和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
歐洲經濟命脈繫於台海
歐洲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挑戰:台灣海峽的穩定與否,竟牽動著歐洲經濟命脈。圖為台積電德國廠動土,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台積電董座魏哲家與德國總理蕭茲共同出席。(彭博)
台灣,這個看似遙遠的島嶼,卻與歐洲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數據顯示,歐洲有近 40% 的外國貿易需要經過台灣海峽。 一旦台海爆發戰爭,對仰賴全球貿易的歐洲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彭博社估計,台海戰爭將導致全球經濟損失高達 10 兆美元,相當於全球 GDP 的 10%。 屆時,歐洲不僅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更可能因供應鏈斷裂而陷入困境。
更為關鍵的是,台灣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眾所周知,半導體是現代科技的核心,從智慧型手機到汽車,從電腦到軍事設備,都離不開這種關鍵元件。而台灣掌握著全球大部分的晶片產能,一旦台海局勢失控,全球科技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歐洲的經濟發展也將受到嚴重拖累。
從漠視到擔憂:歐洲對台海危機的認知轉變
長期以來,歐洲對台海議題相對冷感,將其視為遙遠的區域衝突。然而,隨著中國近年來在台海的軍事活動日益頻繁,歐洲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尤其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對中國可能採取軍事行動的擔憂急劇上升,開始重新評估台海安全的重要性。
事實上,台灣不僅是歐洲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民主價值觀的堅定捍衛者。2022 年,歐盟與台灣的雙邊貨物貿易額高達 776 億歐元,歐盟也是台灣最大的外國投資者。 然而,受限於「一個中國政策」,歐盟至今無法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這也限制了雙方在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合作。
歐洲的應對:從謹慎觀察到積極作為
面對日益嚴峻的台海局勢,歐洲已經開始採取行動。法國總統馬克宏在訪問中國後表示,歐洲在台灣問題上不應成為美國或中國的「跟班」,應制定獨立的對華戰略。 這表明歐洲已經意識到,在台海問題上不能再保持沉默,必須積極發揮自身影響力。
目前,歐洲正從多個層面加強對台海危機的應對:
強化與台灣的實質關係: 儘管礙於外交限制,歐洲國家仍積極尋求與台灣在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合作。許多國家更低調地加強與台灣在法律和網絡安全方面的關係。
提升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 法國等歐國家開始增加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例如法國海軍艦艇頻繁通過台灣海峽,以展現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的決心。
制定應對台海危機的緊急預案: 據陸克透露,歐盟各機構正密切關注台灣議題,並開始研究各種可能的應對方案,包括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等。
台海局勢的演變,不僅是兩岸之間的問題,更牽動著全球戰略格局。歐洲作為世界重要力量,已經意識到台灣問題的重要性,並開始積極調整其對華政策。
可以預見,未來歐洲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台海事務中,與理念相近的國家合作,共同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
(作者為學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