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
國軍年度「漢光40號」實兵操演於7月22日正式展開,標誌著國防演習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今年的演習不僅延續了以往的戰力保存項目,還特別強調去中心化指揮與控制以及單兵交戰規則(ROE),回顧過去的漢光演習,從「漢光10號」到「漢光30號」,這些操演不僅反映了臺灣軍事戰略的演變,也凸顯了面對外部威脅時我國的應對方式;本文將探討漢光演習的歷史演變,並分析臺灣國防的成長及軍事操演未來能進步的方向。
漢光演習的歷史演變
漢光演習自1984年起每年舉行,是臺灣軍方最重要的年度軍事演習,這些演習初期主要是模擬中共可能的侵略行動,並針對不同的攻擊情境進行防禦戰術驗證;如1994年的「漢光10號」演習就曾在澎湖外海偵獲不明國籍潛艦,展現了國軍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迅速反應能力,而2004年的「漢光20號」演習則因中共可能在東山島進行軍演而取消,顯示了國防政策在面對國際局勢變化時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
國軍曾在1994年的「漢光10號」演習間,在澎湖外海發現一艘疑似中國籍潛艦,展現了國軍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迅速反應能力。圖為共軍潛艦示意圖,此潛艦與本文無關。(路透社)
技術與系統的引進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漢光演習也在技術和系統上有了顯著的提升,2004年,國軍引進了美軍「聯合戰區層級模擬系統」(JTLS),並在後來採購「國軍聯戰訓練管理系統」(TJTMS),大大提升了聯合作戰訓練的效率和效果,這些系統的引進,不僅使演習更為真實和精細,也為國軍制定防衛計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14年的「漢光30號」演習更是歷年規模最大的一次,展示了國軍在聯合作戰中的強大實力和協同作戰能力。
應對不斷變化的威脅
中共軍事威脅的不斷變化,要求國軍在演習中不斷改進和創新,今年的「漢光40號」演習首次採用了無「紅軍」假想敵和無劇透的方式進行防衛驗證,這種新的演習模式旨在提升演習的真實性和不確定性,從而更好地檢驗國軍在突發狀況下的應變能力,這種去中心化的指揮與控制,以及單兵交戰規則的強調,反映了現代戰爭中靈活應變和分散作戰的重要性。
未來的改進方向
展望未來,臺灣國防及軍事演習仍有多個方面可以進步;第一,應持續強化聯合作戰能力,尤其是在網絡戰和電子戰方面,這將是未來戰爭的重要領域;第二,需加強與盟國的軍事合作與聯合演習,以提升國際協同作戰能力;此外,也應不斷更新和引進先進的軍事技術和裝備,以確保國軍始終保持技術優勢;最後,加強軍事演習的真實性和靈活性,通過更多不確定性和突發狀況的設置,來全面提升國軍的應變能力和實戰水平。
結論
漢光演習作為臺灣年度最重要的軍事演習,從歷史到現在,無論在技術、戰略還是戰術上,都不斷進步和完善,面對中共日益增長的軍事壓力,臺灣必須持續提升軍事演習的質量和效果,以確保在任何突發情況下都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防禦,透過不斷引進新技術、加強國際合作和提升訓練真實性,臺灣的國防能力將會更加堅實,為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
(作者為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