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歷史系招生困境與人文社會科學的未來

◎簡宏逸

近日國內人文社會學界討論最多的議題,無非是今年成大歷史系大學部招生失利。根據榜單,今年錄取一般生15人,備取18人。這33位同學也同時錄取他校人文社會科系,最後他們都沒有選擇成大歷史,留下的名額將留到7月依分科測驗分發入學使用。校方受訪時將歷史系招生失利歸因為「AI浪潮影響」,激起各界對「人文是否有用」的爭論。6月17日報載台積電嘉義廠因挖到遺蹟而暫停施工,又招來民眾對歷史與考古專業的揶揄。筆者在成大歷史系任教,想從個人的立場對這些成見與誤解說幾句話。

近日國內人文社會學界討論最多的議題,無非是今年成大歷史系大學部招生失利。校方受訪時將歷史系招生失利歸因為「AI浪潮影響」,激起各界對「人文是否有用」的爭論。(資料照)

歷史學是「探究過去、服務未來」的專業學問。歷史學做的事,決不是背誦歷史掌故、臧否人物、聽故事、講故事。歷史學運用各種研究方法認識過去的事件,逼近過去的真相,用現代觀點作歷史論述,是為未來存在的學問。2018年的日劇《UNNATURAL》說「法醫學是為未來而工作的職業(法医学は、未来のための仕事)」。歷史學不解剖大體、不化驗檢體,但歷史學分析史料,解讀前人留下的訊息,為解決現世問題、走向未來而存在。

將歷史學的方法內化成習慣,可稱為「歷史學素養」。最近生成式AI對人文社會科學造成的焦慮,就是可用歷史學素養平撫的課題。我在〈人工智慧的光與影〉一文回顧過去四百年,人類用新科技擴張認知能力,了解自然世界的歷史。我認為人文社會學科終能馴化生成式AI,使它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找到發揮潛力的形式與方法。

歷史系的學生要在必修課程中培養歷史學素養,熟悉探究過去的專業資料和工具。歷史學素養幫助你認識問題,專業工具讓你比別人更快找出解決方案。法律人、管理人、金融人員、醫護人員,許多工作都需要這樣的能力,不及備載。歷史系畢業生不會沒有出路,在各領域發光的歷史系友,多到只怕你無法想像。

如果要以歷史學為職業,就業市場通常要求碩士以上的訓練。有足夠的訓練才足以在研究機構承擔探索歷史,在教學場域傳承歷史素養,在管理機構保存供未來歷史研究的資料。今年筆者參與碩士班招生,發現來面試的同學對未來都還有些迷惘,希望他們能成為承擔歷史研究的人才。

已經在學的歷史系同學,因為課程架構以入學年為準,新制度和新課程都不會直接改變各位的未來,因此你們必須主動改變自己。如果要給什麼建議,我會說:多去學一個語言吧。不管是精進本土語言、學習外國語言都好。歷史學的大敵就是對世界無知,多會一個語言就能多開啟一個世界。串聯各種經驗所獲得的洞見,才是你無法被取代的理由。

(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