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看不見的國度》:臺灣在國際地緣政治中的堅韌與挑戰

◎茜茜

9日美籍導演葛靜文製作的臺灣民主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Invisible Nation)在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首映,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這部紀錄片深刻探討了臺灣的民主歷程及其在國際地位上的挑戰,反映出臺灣在面對中國威脅下的堅定不移,以及國際社會對「一中共識」看法的逐步轉變。

臺灣民主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Invisible Nation)。(《看不見的國家》官網截圖)

臺灣的民主心路歷程

紀錄片詳細描述了臺灣從威權統治走向民主的歷程,展示了臺灣人民追求自由與人權的努力,臺灣民主轉型始於20世紀80年代,經歷了解除戒嚴、解除黨禁報禁、以及多次總統選舉;這些歷史事件標誌著臺灣人民對民主價值的認同和堅持,片中特別強調了前總統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上的穩健立場,顯示出臺灣在面對中國威脅時所展示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面對中國的壓力

紀錄片中,觀眾可以清楚看到臺灣在國際舞臺上面臨的壓力,中國長期以「一中原則」為基礎試圖孤立臺灣,阻撓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及會議;影片中剪輯了一段WHO官員艾沃德拒絕回答關於臺灣入會問題的片段,這一幕讓觀眾深感震驚,也突顯了臺灣在國際社會中被不公正對待的現實,這種國際孤立政策,使得臺灣在國際上難以發聲,但臺灣人民並未因此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追求自由和國際認同的決心。

臺灣的國際地位

隨著全球政治環境的變化,國際社會對臺灣的看法也在逐步轉變,特別是在香港「反送中」運動和俄烏戰爭的背景下,臺灣作為一個民主燈塔的形象更加鮮明;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始認識到,臺灣的民主和自由對於維護亞太地區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影片中一對加拿大同志伴侶讚揚臺灣是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這不僅體現了臺灣在社會進步上的成就,也彰顯出臺灣作為自由民主國家的典範。

「一中共識」的挑戰

影片也觸及了「一中共識」在國際上的挑戰,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和日益強硬的外交政策,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質疑「一中共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影片中觀眾的反應,特別是那些因臺灣被迫放棄國名和國旗而感到悲痛的場景,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霸權行為的不滿和對臺灣堅持民主的欽佩,這種情緒的變化,預示著未來國際社會可能會在「一中共識」問題上採取更加靈活和包容的態度。

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展望

看不見的國家》在溫哥華首映獲得佳評如潮,顯示出臺灣的民主故事正在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共鳴,面對中國的持續威脅,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變得尤為重要,正如影片所展示的,臺灣在追求國際認同的道路上,無論多麼艱難,始終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未來,隨著更多國家認識到臺灣的重要性,國際社會有望在維護臺灣民主和自由方面,採取更加積極的行動,推動臺灣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應有的地位和尊重。

(作者為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