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國會五法覆議暨釋憲」聲請理由書

民主法治與經濟繁榮已經吹響台灣;這就是台灣人的驕傲!寄望國眾藍白兩黨:「能夠大步走出「『8人8票』」;把國會五法早日送入立法院的紙堆墳場!(法新社)

◎林憲同

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會五法」;行政院則依憲法增修條文呈請總統核可,已於10日內的113年6月6日的,移請立法院進行覆議。媒體揭示行政院七項申請理由,流於凌亂;也欠缺憲政法理的論述。筆者爰以執業律師仿照法院訴訟文書格式,將行政院覆議理由寫成聲請覆議暨聲請釋憲的憲法法庭審理理由書。希望全民共同審讀:
首先,論述行政院聲請覆議案的兩項程序性理由:

第一,立法院審議通過的「國會五法」,悖逆憲法第63條及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所規定的法律案審議程序;「國會五法」根本欠缺全體113席立委的實質審查。依照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所規定的憲政體制,本法案即不得送交院會表決通過立法。易言之,「國會五法」是無效立法。113年5月17日到28日,全國人民都走上街頭怒罵稱曰:黑箱立法!!關於立法院提案及審議「國會五法」所涉本項程序性違憲及違法事由,行政院呈經總統核可,即可以請求立法院重新召開院會,依照合憲及合法的法定程序,重新召開全院院會,對「國會五法」踐行二讀程序的重新審議!!

第二,立法院國會五法是侵越司法院職權暨侵越檢警職權,構成違憲立法。立法院竟然可以悖逆刑事訴訟法及社會秩序維護法,逕由立法委員濫權傳喚拘捕人民暨直接科處行政罰金?!世界上除了共產專制體制國家以外,民主憲政國家都已經在憲法賦予人民基本權利(例如:我國憲法第8條);立法院或縣市議會等立法機關均無公權力可以逕予傳喚、拘提人民或公務人員;暨且未經法院的裁罰程序,議會對人民或公務人員均無科處行政罰鍰之公權力;如今,立法院破壞五權憲法體制而違憲擴權變成「一權獨大」;立法院的「國會五法」就是違憲侵害司法權及警察權!!「十萬青年『青鳥行動』」上街憤怒抗議:「『藍白64位立委』違憲亂政」;其理在此!!

如今,立法院破壞五權憲法體制而違憲擴權變成「一權獨大」;立法院的「國會五法」就是違憲侵害司法權及警察權!「十萬青年『青鳥行動』」上街憤怒抗議:「『藍白64位立委』違憲亂政」;其理在此!(路透社)

其次,關於「『國會五法』違憲而應由大法官宣告無效」的兩項實體性理由:

第一,中華民國憲法是五權分立的憲政體制憲法;中華民國是孫文先生領導國民黨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詎知:113年4月立法院傅崐萁委員率領多位國民黨籍立委登陸訪問;傅崐萁返台即以國民黨名義挾持八席民眾黨立委,共同黑箱作業提出「國會五法」!!這項立法是「『一權獨大』的民主法治怪獸」!!台灣豈可聽由傅崐萁及黃國昌二人利用國眾藍白兩黨黨團名義挾持韓國瑜如此違憲立法?!筆者遂以執業律師具名具狀向臺北地檢署告訴告發「傅崐萁『反滲透法犯罪』」!!試問:國民黨也要廢棄總理國父孫中山先生嗎?!民眾黨也要欺辱該黨精神領袖台灣宜蘭蔣渭水先生嗎?!孫中山、蔣渭水二人泉下有知,寧不痛哉?!

第二,「調查權」是憲法第95條賦予監察院排他行使的「調閱命令及各種文件權力」;詎知:傅崐萁與黃國昌兩人並未與黨內同志商量;暨也沒有提出可以說服國人的理由,傅崐萁與黃國昌二人竟然自創「立法院『國會調查權』」;調查對象與調查標的更擴張到無限大!!此外,國會五法也修正刑法增設罪名與罰則,賦予立委(不是院會)可以對公務人員科處「藐視國會罪」!!試問:刑法第27章第309條已有公然侮辱罪,為何立法院還要創設「藐視國會罪」?立法權侵越司法與監察而竟然變成一隻憲政怪獸?!民主法治國家最重視與遵守的民主原則是:正當程序條款。試問:傅崐萁違反證交法入監服刑而成為立法院內唯一的司法更生人;難道他的心裡仍留有餘恨;非要把別人也都抓去監獄坐牢,他的心才會平衡嗎?!高金素梅代表藍白兩黨質詢行政院卓院長;她竟拿希特勒毀棄威瑪憲法的歷史(德文 Verfassungsbrohen),做為論述云云;本文則曰:台灣毀憲的歷史罪人就是國民黨人傅崐萁!!

本文結論:民主法治(例如:傅崐萁犯罪坐牢還可以出來當縣長又當立委!!)與經濟繁榮(例如:「AI旋風」)已經吹響台灣;這就是台灣人的驕傲!!寄望國眾藍白兩黨:「能夠大步走出「『8人8票』」;把國會五法早日送入立法院的紙堆墳場!!

(作者為律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