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主之盾》強推爭議法案 憲政運作勢必出現更多僵局

此次國會擴權的修法,有些法條的模糊性非常高,甚至涉及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有些法條則是具有破壞我國憲法分立制衡的隱憂。擴權後的國會,非但不會降低憲政運作的衝突,反而製造更多僵局和不確定性。

◎沈有忠/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立法院藍白兩黨以極不符合比例原則(法案內容與過程的爭議性高,但討論時間短、社會共識低)的狀況下,在極短的時間內強推具有高度爭議、涉及立法院擴權、甚至本質上改變憲政秩序的「國會五法」,未來將使憲政運作進入更不確定與更多僵局的風險。

制度對政治運作的規範,目的是降低憲政運作的不確定性,並且解決可能的僵局。此次國會擴權的修法,有些法條的模糊性非常高,甚至涉及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有些法條則是具有破壞我國憲法分立制衡的隱憂。擴權後的國會,非但不會降低憲政運作的衝突,反而製造更多僵局和不確定性。儘管有超過數萬公民在立法院外淋雨抗議,也有百位以上專精法學的學者呼籲應嚴謹立法,但很遺憾的,藍白兩黨挾人數優勢仍然決定強渡關山,讓國會擴權法案在欠缺共識、欠缺周延討論下三讀通過。

立法院此次修法擴權,法條內容和修法過程都有高度爭議,法條的重要性將撼動現行的憲政秩序,這些都是客觀事實。以政治運作的條件來說,擴權式的修法並沒有急迫性。國會不在此刻擴權,民主不會立刻崩潰、國家也不會滅亡。換句話說,面對數萬公民的抗議、百位以上法律學者的疑慮,藍白兩黨還有充分的時間可以繼續和社會對話、和學者溝通,來降低社會和學界的反彈。本屆立法院的任期是到2028年,大可不必如此倉促的在上任後的第一會期、短短幾週內就強勢通過重大且內容與過程都具有爭議的法案。

此刻,藍白陣營不顧場外公民的抗爭與學者的呼籲,選後一取得國會多數,就用具有報復性、情緒而非理性的方式強勢通過擴權法案。在三讀之後,行政院、監察院、公民團體等,第一時間繼續提出不同的見解,並且將依據憲法規範提出覆議。可以預見的是,因為立法院反覆議的門檻非常低,因此藍白兩黨也必然會否決行政院的覆議,要求甫上任的賴總統公布法律。依憲法程序與政治的現狀來說,國會擴權法案短時間內也不會因為行政院提出的覆議而採煞車。

近日,藍白陣營不顧場外數萬公民的抗爭與眾多學者們的呼籲,選後一取得國會多數,就用具有報復性、情緒而非理性的方式強勢通過擴權法案。圖為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右2)與貌似處在直播狀態的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左2)。(中央社)

依據當前的憲法規範來看,解決爭議的手段除了覆議,還有大法官的釋憲、公民複決等方式。但不得不令人擔憂的是,下半年賴總統即將提名一批新的大法官,而藍白佔據多數的立法院,也很可能繼續杯葛,或是以此次國會擴權的釋憲主張來要脅大法官的被提名人。也就是說,「順藍白者得以過關、反擴權者檔下任命」的戲碼,很可能在立法院審議大法官人選時上演。如此一來,大法官的任命很可能因為立院綁架司法而再次陷入僵局,甚至影響釋憲的結果。

如果走上公民複決,依據公投法的規範、朝野對立的政治現狀、社會動員的成本等變數來看,不僅曠日廢時,要以公投來擋下擴權法案,也困難重重。在台灣,公民投票是成本極高、但成功率極低的手段。此次的國會擴權法案,就是因為沒有共識才會引發社會和學界的抗議。要透過公投來要求立法院重新審議,在當前的條件來看也是相當困難的工程。

行文至此,對國會擴權後的憲政運作,不容樂觀。未來的立法院,擁有已經明顯侵犯監察院的權力,更危險的是立法院也能藉調查之名、加上藐視國會罪的威脅,進而具有侵犯人權的權力。台灣一直面對中共進犯的生存壓力,當下又將陷入憲政運作的不確定性和可能的僵局,民主深化之路充滿挑戰。期待公民社會再一次又一次的歷練下能夠持續茁壯,未來的國會選舉,台灣的公民能夠更謹慎的投下選票,選出理性、客觀、以國家利益優先、民主價值至上的國會議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