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不容「藐視」的民意

◎王家緯

近日因國民黨與民眾黨提案修正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過程中發生程序與條文爭議,導致諸多民間團體與公民聚集於立院周邊抗議,訴求「反黑箱」、「反擴權」。活動首兩日在立法院周邊分別吸引三萬人與十萬人聚集,即便到法案最終三讀的5月28日晚上,依舊有七萬人自主上街,表達不滿。

畢竟,當議場內,國會多數黨不惜拋棄記名表決、壓縮討論時間,也執意要通過此案時。議場外,公民社會力量的集結,便顯得格外重要。民眾在場外的聚集作為,透過各種連署與聲明的行動,必然能對藍白多數聯盟帶來壓力與影響。

而群眾的聚集也讓媒體關注到了「國會改革」。當日開始除了國內媒體外,也有諸多外媒,例如:英國BBC、日經亞洲(Nikkei Asia)、外交家(The Diplomat)等紛紛報導國會改革和青鳥行動的相關新聞。甚至,連彭博社(Bloomberg News)、時代雜誌(TIME)、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都直接點出,此次國會改革修法就是親中派立委提出的「擴權」法案。

近日因國民黨與民眾黨提案修正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過程中發生程序與條文爭議,導致諸多民間團體與公民聚集於立院周邊抗議,訴求「反黑箱」、「反擴權」。(彭博)

除此之外,根據Google Trend統計的結果,也可以發現社會輿論在21日開始關心,究竟為什麼「立法院會抗議」?「藐視國會罪」又是什麼?在法案三讀通過的28號當日,有關「三讀通過」、「青鳥行動」的搜尋量更是暴衝至當日第一。透過搜尋量的出現,我們可以察覺社會大眾在行動發生後,對國會改革開始有所關心,民眾也因意識到修法過程中各黨的作為,以及法案通過後可能帶來的結果,在心中自有評斷。

同時,民眾的關切很明顯地對於國眾兩黨的支持度有所衝擊。從近日所公布的美麗島民調,可以發現大眾對於國民黨的反感度,由4月的49.7%上升了7.6個百分點到57.3%;對於民眾黨的反感度,也比上月增加6.6個百分點來到53.7%。因此,就算國眾兩黨如己所願通過法案,但其在國會的表現,不但沒有為其加到分,反而更讓它們吸收到了「仇恨值」。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儘管大多數人選後不關心政治,但不代表政治人物選上後就可以濫用權力。尤其,現在資訊流通快速,一旦有政治人物胡作非為,群眾知情並快速反應的能力絕對不容小趨。因此,對於使用民主程序所賦予的權力,還是應當戒慎恐懼且不容「藐視」,否則終將被民意反噬。

(作者為國立大學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