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藍白才是動員青鳥運動的罪魁禍首!

◎劉侑勳

爭議極大的「國會改革」法案在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聯手合作下,以人數優勢於2024年5月28日正式三讀通過;從委員會、二讀到三讀過程,每一階段都有不少問題被人們詬病。

5月17日,立法院就該法案進行二讀表決,當天晚上約有1,500位民眾自發性地到立法院外的青島東路集結,進行和平的訴求表達。之後的5月21日、24日與28日,有更多民眾加入「包圍立法院」的行列,甚至開始在全國各地集結、串聯,透過直接民主的方式表達民意。為了避開社群網站的審查,網友們用「青鳥」來代替字形相近的青島東路,「青鳥行動」因此得名。本文將從筆者自身參與本次行動的視角,以及在網路上的觀察,談論這場相隔十年再度發生在臺灣的大型社會運動。

圖為立法院院會24日續審由藍白兩黨所主導的國會擴權法案,眾多民眾自發性地參與院外「國會濫權,立院集結」抗議行動,要求國會改革三法應退回委員會重審。(資料照)

5月17日的表決過後,反對法案的群眾們在社群平台Threads(脆)上醞釀,準備在5月21日的立法院院會繼續二讀表決時,透過更大規模的集會來向政府、立法者以及社會大眾表達我們對這部法案的反對。在網路上討論的過程中,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和平表達訴求。不同於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群眾們在憤怒之餘選擇避免與反對方起衝突,也沒有「佔領立法院」的計畫。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當年推動服貿協議的國民黨同時掌握了行政權,若群眾不進行較為激烈的抗爭,就沒有任何手段可以阻擋協議;而這次的爭議法案由在野陣營推動,現今執政的民進黨同為反對法案的一方,即使法案三讀通過,透過行政權的反制仍有轉寰的餘地。盲目地衝進議場、發生暴力衝突,只是造成社會更大的對立;當執政黨沒有民意作為後盾時,反而對於阻擋法案沒有正面幫助。

因此,不論是社群平台上還是現場,大家都在呼籲彼此保持冷靜、不要衝動,在有秩序的情況下進行和平抗爭。我在現場看到的是非常憤慨,卻有秩序的人們,即使大家對於強硬的藍白兩黨非常不滿,但沒有人做出任何不理性的行為。因為大家很清楚,如果運動被貼上負面標籤,只會模糊焦點,無助於大家表達訴求。隨著時間的推進,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但現場卻沒有因為人多而混亂,反而是有了經驗以後,大家分工合作,努力保持現場的秩序,大家也自發性地妥善處理垃圾和回收物,盡量避免他人的困擾。

而支持法案的一方,不斷表示「青鳥行動是民進黨動員的」,要求民進黨阻止群眾集結,並塑造政府打壓立法權的形象。但在立法院外圍的現場,可以發現反對法案的群眾並不完全是民進黨支持者,有許多在今年初大選中選擇民眾黨的年輕人,對於現在民眾黨在立法院的作為感到失望,和大家一起站出來表達不滿。由此可見,大多數年輕人的政治光譜是流動的,不會輕易成為某一政黨的死忠支持者,而是透過自己心中的理念,支持最接近的政黨或政治人物。筆者認為,與其說青鳥行動是民進黨動員的,不如說是被強推法案的國民黨、民眾黨所動員的!

國民黨青年團也在Threads(脆)上發起「我不在青島東」串文,聲稱青島東路上的群眾不能代表多數民意,要求民進黨政府尊重有民意基礎的立法院。不過,民主社會中,當政府或民意代表的作為不符合民意時,站上街頭表達訴求是最能夠向他們直接表達意見的方式。除了到現場加入青鳥行動的群眾,也有許多人用各種方式默默地支持這場運動,或是在全國各地參與串聯。不在青島東,不代表支持國會黑箱、擴權的行為。即使藍白主張反對法案的群眾不是多數民意,但引起如此大量的反彈聲浪,顯示了法案具有重大爭議,應該要好好和反對方討論,評估是不是要繼續推動,才不會失去作為民意代表的正當性。

5月17日,立法院外有1,500位民眾聚集;5月21日,無懼於悶熱的雨天,人數翻了數十倍,來到30,000人;5月24日更是突破100,000人;最後三讀通過的5月28日,在平日的狀況下仍然有70,000人,展現了人民對法案的強烈不滿。不只如此,有許多因為距離而無法前往立法院的人們,在各個縣市發起了集會,甚至在傳統上屬於「鐵藍」的縣市,也聚集了不少群眾。可惜就算有如此龐大的民意壓力,藍白仍然執意通過法案。包括參與運動的人們在內,有許多人問:「如果無法擋下法案,那麼上街頭的意義是什麼呢?」社會運動是直接民意的展現,當立法者們無視抗議強行通過法案時,抗議的聲量還是可以讓同樣反對法案的民進黨政府能有更多能量來對抗,成為執政者的民意後盾。把網路上的反對聲量,轉換成實體的街頭運動,除了能讓彼此得到安慰(證明網路上的聲量不是網軍),也能或多或少施加一些壓力給政治人物們。

不論是抹黑青鳥行動的性質、把抗議群眾塑造成暴力形象,甚至是在社群媒體造謠,嘗試降低這場運動的正當性,都無法逃避有大量人民不滿法案、不滿藍白做法的事實。遵循程序正義、好好審視法案內容,才是唯一化解社會對立的方法。就算在席次劣勢下,法案已經三讀通過,我們也不會氣餒,一定會讓立法院外的聲音傳到立法院的議場內!

(作者為學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