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期許賴政府凝聚與深化台灣共識,在兩岸與對美關係穩健前行

◎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

新任正副總統賴清德與蕭美琴已於520正式上任,也象徵兩岸關係、美台關係即將進入新的階段。「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針對賴政府上台後的美中台關係於今日(5月21日)於東海大學舉辦了座談會,座談會由東海大學沈有忠教授主持,與會學者包括美國聖湯瑪斯大學葉耀元教授、成功大學兼國策執行長王宏仁教授、東海大學張峻豪教授、中正大學蔡榮祥教授、以及海峽交流基金會洪浦釗處長共同與會。

主持人東海大學沈有忠教授首先提出,賴清德總統從選舉期間提出的競選主張、勝選感言、一直到就職演說,在兩岸關係、對美關係上,都展現了「維持穩健」與「延續路線」的風格。甚至在任命的第一任內閣團隊中,涉及兩岸與外交等國安團隊,都有延續蔡總統路線的特色。其目的就是希望過去蔡總統執政八年以來,台灣在國際社會建立的正面形象以及地位能夠得到延續。儘管習近平主政下的北京政府,對民進黨執政維持高度的敵意,但台灣在兩岸關係中不躁進、不挑釁、不主動改變現狀的立場。沈有忠認為,企圖改變台海現狀的是北京,美國和賴政府未來四年,將以平衡北京對台海威脅為主軸、以維持和平穩定與現狀進行合作,並且繼續協助台灣的國防和國際參與。

主持人東海大學沈有忠教授(中)首先提出,賴清德總統從選舉期間提出的競選主張、勝選感言、一直到就職演說,在兩岸關係、對美關係上,都展現了「維持穩健」與「延續路線」的風格。(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提供)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葉耀元教授指出,在美中關係以競爭為主軸的國際環境之下,賴清德應當會繼任蔡英文的外交與國防政策,以保護台灣主權的前提之下,跟中國繼續提倡對等的和平談話以及交流,並與美國維持安全夥伴的關係,一起維護印太戰略區的和平與穩定。葉耀元教授認為,賴清德面臨的挑戰,是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以及中國統戰與對台武嚇的增加,還有國內親中勢力所施加的壓力。上述這三項要點,可能就會改變賴清德繼任的蔡英文外交路線。

成功大學兼國策執行長王宏仁教授提到,新政府將台灣從世界和民主陣營的大格局來看待美中台關係,而非僅限於兩岸問題。台灣與中國的未來將進入新的篇章。美國對台政策雖未改變,但國內選戰壓力使得兩黨候選人逐步加強對中國的經濟制裁,同時拜登政府也持續對中國施壓,嚇阻其進一步支援俄羅斯。需注意的是,隨著中俄合作基調的確立,美中台關係及東北亞局勢可能更加惡化。

東海大學政治系張峻豪教授則是認為,520之後新政府分別面對美中台局勢的不可預測性,以及台灣內部行政與立法機關的高度衝突性。就前者來說,美國的模糊性戰略,以及未來川普可能重返執政,將使美國與盟友的抗中決心有所變動。屆時,美國的行政部門、國會兩黨如何就中國事務發揮對總統的制衡力量,以及是否可在台灣問題上取得共識,將成為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重中之重。另外,台灣的國會多數當前在諸多法案傾向於對岸利益,或著重在兩岸而非全球外交之格局,也同樣影響台灣的國際形象與地位,賴總統如何在就任後彰顯其「保留領域」的權力,藉此抗衡立法機關,同樣值得觀察。

中正大學蔡榮祥教授接著指出,美中台三角關係將歷經結構性的轉變階段。美中關係目前是冷戰2.0競爭和抗衡的狀態。台灣則分裂成兩大權力陣營。中國國民黨和台灣民眾黨掌握立法院過半數,採取扈從政策,成為中國統戰拉攏的對象。民進黨則掌握行政權,將持續深化與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合作的關係,同時讓台灣問題國際化以抗衡中國對台的威脅。台灣會在中國和美國兩邊拉扯的情況形成斷裂均衡,任何一方無法單邊推動全方位的戰略或外交政策。

海基會與會的洪浦釗處長則認為,近年來,G7一再聲明「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呼籲以和平方式解決。」賴總統呼應此一國際共識,將臺灣置放於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地緣政治關鍵位置,以結盟美國為首的自由民主陣營,捍衛台灣的民主自由。

此外,洪浦釗處長也補充,賴總統延續蔡英文前總統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立場,堅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並釋放尋求兩岸對話交流的訊息,顯示賴總統已釋出其善意,有待兩岸彼此更多的正向回饋。

最後,與會學者均對於賴政府執政下的兩岸關係、台美關係保持信心,並認為台灣內部面對中共日益進逼的壓力更應該形成團結一致的共識。儘管內政議題會有些分歧,但維持台灣當前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並且與世界民主國家繼續緊密合作與深化國際地位,應該不分朝野、共同努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