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李忠憲的思考》海纜斷裂的影響

台灣海纜被中國船弄斷,這已經是正式熱戰的前哨戰,灰色地帶的極限作戰已經開始了。這是中國對台灣進行資訊封鎖作戰的演習,台灣目前有14條對外的海底電纜(海纜),負責承載大部分的國際通信,包括網際網路、電話、以及資料中心之間的數據傳輸。如果這些海纜全部被中國切斷,國際通信幾乎癱瘓,台灣90%以上的國際數據傳輸依賴海底電纜。

◎李忠憲

上週基隆外海的電信海纜被一艘很可疑的船「拖錨」弄斷了。這艘貨輪「順興39號」(Shunxig 39)雖然掛喀麥隆國旗,但實際上屬於香港註冊的公司,該公司唯一登記的主管為中國公民郭文傑。

「順興39號」(Shunxig 39)拖斷基隆港外海的國際海纜,外界質疑疑似為中國船「掛牌肇事」。(記者邱俊福翻攝)「順興39號」(Shunxig 39)拖斷基隆港外海的國際海纜,外界質疑疑似為中國船「掛牌肇事」。(記者邱俊福翻攝)

台灣海纜被中國船弄斷,這已經是正式熱戰的前哨戰,灰色地帶的極限作戰已經開始了。這是中國對台灣進行資訊封鎖作戰的演習,台灣目前有14條對外的海底電纜(海纜),負責承載大部分的國際通信,包括網際網路、電話、以及資料中心之間的數據傳輸。如果這些海纜全部被中國切斷,國際通信幾乎癱瘓,台灣90%以上的國際數據傳輸依賴海底電纜。

如果所有海纜被切斷,國際通信將受到嚴重影響,台灣的國際網路連接會變得極其不穩定甚至中斷。跨國商業交易(如股票交易、國際貿易支付)和金融服務將受到直接影響,可能導致重大經濟損失。雲端服務(如 Google、AWS)和全球資料同步(如晶片設計的跨國合作)也會受阻。

台灣可能成為資訊孤島,僅能依靠本地網路,國際訊息流通受到阻礙。社交媒體、即時通訊(如LINE、WhatsApp)、國際新聞等服務無法正常運作。

基隆港外海的國際海底電纜,近日遭「順興39號」(Shunxig 39)貨輪拖斷。 (資料照,TaiwanAdiz 提供)基隆港外海的國際海底電纜,近日遭「順興39號」(Shunxig 39)貨輪拖斷。 (資料照,TaiwanAdiz 提供)

韌性網路是目前台灣國家安全一個重要的議題,尤其現在所有的軍事武器都由資訊系統來操控,沒有網路、衛星定位等資訊工具,作戰一定失敗。有人說用衛星通訊來取代,但衛星通訊與海纜的頻寬差距很大,一條現代海纜的頻寬可以達到每秒數百Tbps(如 MAREA 海纜,最高可達 160 Tbps)。

衛星(如 SpaceX 的 Starlink)雖能提供高速網路,但單顆衛星的頻寬通常僅數十Gbps,且因為需要分攤至所有使用者,單位頻寬實際很有限。Starlink 全星座計畫完成後預計可提供約20 Tbps 的全球頻寬,僅相當於1條主流海纜的13%左右。

衛星通訊在應急情況下可以彌補部分連線需求,但難以取代海纜的主幹地位。衛星的**延遲(Latency)**通常也較高(約2050毫秒,海纜約110毫秒)。

針對這個事件國防部應該開始建立戰時路由與 proxy/app 的準備!

美國去年底決定全面審查並更新海底電纜法規。示意圖 。(路透)美國去年底決定全面審查並更新海底電纜法規。示意圖 。(路透)

建立戰時路由與通信架構:

備援海纜:

• 建立多條連接到其他國家的海纜(如日本、菲律賓)以分散風險。

• 確保部分海纜有物理防護措施,例如深埋或增加多路徑。

衛星通訊備援:

• 部署高頻寬衛星通訊系統(如Starlink),並與軍事、政府、民間共同協作。

• 建立地面站,確保衛星通訊在緊急時可快速啟動。

Proxy 和 App 的戰時設計:

• 國內內容快取與 CDN:部署國內大規模的快取伺服器,確保關鍵服務(如政府網站、金融系統)的資料可本地存取。

• 戰時專用 App:開發具備離線模式和分散式通訊能力的App,如透過Wi-Fi或藍牙網狀網路(mesh network)傳遞訊息的技術,協助國防與民防。

VPN 和代理路由技術:

• 國際出口冗餘性:配置多條國際出口,並使用VPN技術將流量導向友好國家的網路節點。

• 智慧代理(Smart Proxy):

• 設置代理伺服器,用於自動切換可用路由,避免封鎖。

另外應該進行網路韌性演習:

• 定期模擬大規模網路攻擊或通信中斷情境,評估系統響應能力。

• 訓練技術人員應對海纜斷裂和網路阻斷。

戰爭早就已經開始,連有預算、沒有立法院扯後腿,現在開始積極準備都還不知道來不來得及,面對戰爭台灣卻處在這麼不利的位置,台灣危不危險?有沒有明天?

(作者為資安學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忠憲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