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美智庫揭中共周密計畫:不戰而拿下台灣(上)

◎李大宇

智庫重磅報告 中共對台灣有另一套打法

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簡稱AEI)最新發表一份重磅報告,由美國包括Dan Blumenthal、Frederick W. Kagan2,3 等7位軍事專家撰寫。報告的主題是:《從脅迫到投降:中國如何在不發動戰爭的情況下佔領台灣》。報告中提出的問題非常重要且現實,我們第一時間把重點分享台灣讀者。

報告中說,中共自負軍事實力日強,已成為全球軸心國中貌似最強的一個,因此它有一個目標,就是破壞當前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與中共相比,美國的重要軍事優勢在於其建立了一個聯盟,讓軍事力量遍布全球。這些盟友軍事能力越來越強,也越來越願意合作對抗中國的擴張和侵略,他們在突發事件中能迅速集結到西太平洋。

日、韓、台灣、菲律賓已成為美國「第一島鏈」的成員,再加上越南就構成了一個對中共的包圍圈,只要他們立場不變,中共就很難在軍事上威脅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而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就來自於它的關鍵「地緣角色」。如果中共控制了台灣,把台灣變成中共的大型軍事基地,以美國為首的亞洲聯盟就可能「破防」。再加上台灣在晶片領域、以及自由民主意識形態上的貢獻,讓美國保衛台灣成了攸關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的立場。

可以肯定的是,中共要建立在未來幾年內入侵台灣的軍事能力,中共軍方已經部署了許多武器系統和平台,以阻止美國快速有效地運用其軍事力量保衛台灣。2027年是中共的建軍百年,圍繞這個紀念日的一些主張,更加深了外界對中共入侵台灣的擔憂。但是,全面入侵台灣要比二戰諾曼地登陸規模更大、行動更複雜,但與當年盟軍不同的是,中共軍隊從未有這樣的經驗,甚至超過40年都沒有打過一場像樣的實戰。直接入侵台灣將為中共帶來超出想像的成本和難以預見的變數。所以,中共更可能透過不費一兵一卒的方案來實現佔領台灣的政治目標。

中共戰略的4個重點

根據目前的民調,台灣民眾越來越傾向於維持現狀和實質獨立,拒絕統一越來越成為台灣跨黨派的共識。因此,中共在謀求「不戰而拿下台灣」的目標時,就要思考如何粉碎台灣人的抵抗意志,同時又不會讓美國參與進來。因此,中共瞄準了四個重點:

1. 瓦解美台戰略關係。利用經濟利誘、制裁、信息作戰以及升級的軍事行動,說服美國和台灣,暗示他們之間的合作,會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如果停止合作,和平與繁榮就在不遠處。為做到這一點,中共必然阻止美國與台灣領袖接觸,削弱美國及同盟國的外部支持,孤立台灣,同時令台灣人對美國反感。

2. 瓦解中華民國政府的運作及提供基本服務的能力。通過手段進行空中和海上封鎖,宣傳台灣政府管理不善等,大幅降低台灣人民生活水平,削弱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的執政合法性。具體作法可能包括在台灣內部製造暴力事件,證明台灣政府無法保護國民安全,惡化台灣生活條件,同時操縱輿論,不斷鼓勵民眾批評政府。總之就是持續製造混亂讓民心思變,進而誘導他們相信中共的統治是更好的選擇。再另外伸出橄欖枝,讓大陸方案成為維持台灣人生活品質的替代品。

中共通過手段進行空中和海上封鎖,宣傳台灣政府管理不善等,大幅降低台灣人民生活水平,削弱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的執政合法性。(歐新社)

3. 瓦解台灣具有抵抗意識的人群的心理。通過恐嚇、散播疑慮和恐懼,打破台灣公眾的抵抗意志,產生以政治讓步換取和平的呼聲。

4. 瓦解美國公眾支持台灣的意願。利用信息戰阻止美國公眾和政治領導人支持台灣。可能在美國國內製造分裂,讓美國人民覺得台灣對美國不重要,從而減少美國與台灣合作的意願。

如果做到以上四點,台灣將陷入孤立無援的危機,面對這個偽善的流氓,中華民國政府將不得不考慮一個新的兩岸關係模式,這將正中北京下懷。所以美國和台灣,必須認識到中共這樣做的可能性和危險性,提前加以防範。

實現目標的7種戰略思維

為實現占領台灣目標,中共還可能有7種戰略思維。

1. 體系對抗。中共把現代戰爭理解為不同「作戰體系」的對抗,包括陸海空、太空、網路、電磁、心理戰等等。具體而言,中共會把指揮系統、火力打擊系統、信息對抗系統、偵察情報系統和支援系統等,逐一建立與台灣對應、可以進行系統性作戰對抗的「體系」。

2. 非戰爭軍事行動。中共軍事科學院2013年版《軍事戰略學》中,首次將「非戰爭軍事行動」定義為有限的軍事侵略支持政治目標的行動,就是用升級的和較小的衝突,防止大規模戰爭。所以中共可能會發動較小規模的軍事動作,令美國覺得還不值得軍事介入,減輕美國反應的風險。

3. 戰略威懾。中共將戰略威懾概念化為一套包括軍事和非軍事的體系,包括核武、常規軍、太空戰、網絡戰在內的軍事能力,以及外交、經濟、科學和技術實力在內的非軍事能力。以軍事能力威脅挑戰他的人,同時利用非軍事能力確保政治目標的實現。

4. 有效控制。在追求目標達成的同時,要預防衝突升級,為執行全面入侵計畫創造條件,而不是提前失控。這就是為什麼中共往往會在衝突可能要加劇的情況下,又開始唱白臉,阻止衝突進一步爆發。或者反過來,為了在戰略上搶佔先機,主動挑釁,促使矛盾升級,但又不至於全面開戰。

5. 認知戰。認知戰是利用輿論、心理和法律手段來取得勝利,其策略旨在實現「制腦權」,破壞對方的感知、決策和整體意志,這是中共所謂「智能化戰爭」的關鍵組成部分。對台灣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影響台灣人民的思想,讓他們自己產生錯覺,以為別無選擇,只能認同對岸提出的「和平框架」。

6. 反射控制。這是前蘇聯的一個戰略概念,就是說服敵人自願採取行動。具體而言就是讓台灣政府自己認識到,選擇北京的方案符合自己最佳利益,其實也是一種洗腦方式。

7. 混合戰爭。混合戰爭就是利用物理和非物理方面在內的所有實力,間接對抗對手的方式。涉及混合戰爭的方式包括輿論、外交、民間社會、貿易限制和電子戰等等。

【註】

1. 美國公共政策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簡稱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智庫,建立於1938年,研究政府、政治、經濟和社會福利。

2. 報告撰寫人:丹·布盧門撒爾(Dan Blumenthal),杜克大學法學博士,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傑出客座教授,AEI高級研究員,主要研究東亞安全問題和中美關係。布盧門撒爾先生在美國政府任職十多年,並就中國問題向美國政府提供建議。他曾經擔任國防部中國、台灣地區國家主任,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副主席(美國會授權)。

3. 報告撰寫二:弗雷德里克·卡根(Frederick W. Kagan),耶魯大學哲學博士,AEI常駐學者。曾任美國西點軍校軍事史教授,歐巴馬總統任命為駐阿富汗國際部隊司令的反腐敗專家。他發表的《伊拉克成功計畫》強烈影響布希總統的伊拉克戰爭計畫。撰寫的文章《我們不是阿富汗的蘇聯人》,影響了美國防部長羅伯特的戰略思維。

(待續)

影音資料庫來源:乾淨世界

完整影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大宇的《大宇拍案驚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