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蕙宇
在科技急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經常被新科技的炫麗所吸引,並且認為這些新科技應該儘速全面取代傳統技術或舊型裝置,才能實現想像中充滿科技感的未來。然而,科技應從人類的需求出發,無論服務對象是否熟悉最新技術。
人本設計的理念在日本軟銀(SoftBank)的《Analog Innovation(類比革新)》中有很好的展現。這部在2016年推出的影片描述他們如何以現代科技搭配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解決世代與地理距離帶來的問題。影片中,一對阿公阿嬤生活在日本的一座偏遠小島。由於距離遙遠,住在大城市的子女、孫輩們一年只能來島與阿公阿嬤相聚一次。而阿公阿嬤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所以平常也無法觀看子孫們傳來的照片或影片。
軟銀為這個家庭打造的解決方案融合了現代科技與傳統介面,巧妙地「升級」了阿公阿嬤家中的設施。例如「雲端錄影帶」系統:當阿公阿嬤將錄影帶放進播放器,機器會讀取錄影帶上的QR Code,並連接雲端上由子孫們分享的影片,接著在電視上播放,阿公阿嬤甚至可以用遙控器控制影片,進行播放、暫停與快轉等操作。這套系統讓阿公阿嬤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操作介面觀看遠在大城市的兒孫們的生活影像。
在科技急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經常被新科技的炫麗所吸引,並且認為這些新科技應該儘速全面取代傳統技術或舊型裝置,才能實現想像中充滿科技感的未來。(美聯社)
除了雲端錄影帶,軟銀同時也為他們打造了許多採用現代科技搭配傳統互動介面的類似設計。我們往往將新、舊技術視作對立的存在,認為老舊的裝置、設計都應該被屏棄,卻忽視社會上有許多無法快速學會新科技的人。很多人認為無需為了無法適應科技革新的人耗費心力,卻沒想到老化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發展——我們決大部分的人都會面臨「學不動」的一天,如今青、中年人所習慣的機器操作與互動方式,很可能在二十年後的人看來都是老舊而不入流的,如同我們現在對錄影帶的看法。
科技應從人類的需求出發。無論是我們日常使用的實體裝置諸如電腦、手機,還是軟體例如網站、APP,以及蔚為風潮的AI(人工智慧)與其衍生應用,設計應用時應該考慮到各種使用者的背景和需求,透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創造出更具包容性和普及性的科技產品,讓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作者為使用者體驗設計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