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文化復興戰線:部落大學如何重新定義原住民族教育

◎珐濟.伊斯坦大

作為長期研究和推廣原住民教育的實務工作者,我深感傳統文化的保存不僅是文化工作,更是族群對話和理解的重要橋樑。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我見證了無數文化傳統技能和知識面臨被遺忘的風險。因此,我們應當以更細膩和包容的視角來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

台灣的原住民部落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和語言,每一種文化的每一個層面都是我們共同歷史的一部分。原住民族部落大學(下稱:部落大學)的設立,正是基於一個核心使命保存文化,並確保它們能夠有尊嚴地傳承下去。這不只是一個教育項目,更是一個文化復興的運動,旨在激活原鄉或都會區原住民青年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感。

台灣的原住民部落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和語言,每一種文化的每一個層面都是我們共同歷史的一部分。(資料照/圖為新北市勞工局提供)

部落大學的教育理念是從部落內部向外延伸,真正做到文化的自我表述和自我管理。透過課程深入部落進行田野調查,不僅僅是在收集資料,更是在進行一場文化的對話和學習。學生在耆老的指導下學習傳統的狩獵技巧、語言、手工藝以及祭儀等,這些活動不僅僅是學習技能,更是在理解和體驗族群的生活哲學和價值觀。

與此同時,我們對抗的是一種傳統學術界常見的從上而下的文化記錄方式,這種方式往往忽略了文化的生活實踐和深層意義。這種由學者主導的框架和資源分配的角色,往往無法全面捕捉到部落文化的真實和精神。部落大學提倡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知識生產方式,讓文化的記錄和詮釋權回歸到部落主體。

目前面臨的挑戰確實重大,資金的持續支持是一大難題,有效的激勵機制的建立也至關重要,我們必須確保年輕一代不僅參與其中,而且能夠感受到這是一份身份的認同和文化的使命。此外,對外的溝通和教育也同樣重要,這不僅是讓更多人理解部落大學的意義,也是讓整個社會對原住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培養學生及族人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他們學會如何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對現有的文化實踐進行合理的質疑和改進。這是一種文化動力的再生,不僅僅是保存,更是一種創新和進步。

最終,部落大學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多元而包容的知識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尊重每一個人的文化背景,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學習。這不僅是對原住民文化的保存,更是對全台灣乃至全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貢獻。

透過部落大學這一平台,我們不僅保存了部落的記憶,更重要的是,我們為部落的未來鋪設了道路。讓每一位參與其中的學生都能夠成為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播者,這是我們的願景,也是我們的責任。

(作者為布農族,臺北市政府員工)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