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魯凱族知識體系架構芻議

◎巴唐志強

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國立東華大學舉辦的「2023年建構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論壇」11月10日在高雄圓滿落幕。本次論壇共有魯凱族、卑南族、泰雅族及拉阿魯哇族等民族知識研究中心,提出該族群的知識體系架構草案。其中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提出的草案,主要是參考國立東華大學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專案管理中心初擬的知識分類架構,調查了魯凱族16個部落,收集傳統知識逾1,110筆,並根據魯凱族特有的文化,增列了榮耀規範與圖騰圖案的知識範疇。

「2023年建構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論壇」11月10日在高雄圓滿落幕。(原住民族委員會提供)

然而,細細檢視此架構草案,雖有助於魯凱族知識的記錄、保存、傳播與推廣,卻也凸顯建構過程中必須面對及釐清的問題。包括魯凱族知識的核心為何?魯凱族主要分布在臺東(東魯凱群)、屏東(西魯凱群)及高雄(下三社群)等三個縣市、16個部落,這些部落的知識要如何跨域整合?而現實存在著文化和語言的差異,要如何建構整全性的魯凱族知識體系?另外,依據內政部戶政司2023年9月的統計,目前設籍六都的魯凱族人共計4,713人,占總人口數13,716人的34%,都會族人的文化底蘊及當代知識,又要如何納入這個體系呢?

就筆者所屬的東魯凱群Taromak(達魯瑪克部落)而言,近年來無論在民族實驗小學及學術研究上,都已陸續建構出屬於Taromak的課綱、模組與知識架構,有別於其他魯凱族部落的文化知識。例如,Sanga(勇士的稱號)文化的知識架構,即是串連部落信仰儀式、空間指標、歷史回溯,並藉由社會結構、語言文化的銜接,以及身體技術的轉化與實踐,形成人格的塑造。亦即透過知識養成Sanga的人格特質與象徵,並以成為soTaromak(真正的達魯瑪克人)為目標。換言之,魯凱族的知識,是由各個部落或特定文化知識的擴充和積累,再逐步匯聚、發展為一整體的知識系統。透過這些知識的細胞,來形塑知識的核心價值,並支撐與完備魯凱族的知識體系。針對魯凱族知識體系建構初期所面臨的問題,或可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思考。

一、整合魯凱族各部落知識內涵

傳統上魯凱族是一個部落就是一個政治主體,也自有一套對土地主權、傳統領域及社會結構的運作體制,只是這種主體性、土地連結和社會系統的網絡關係,在當代國家的體制與律法下,被硬生生的切斷了。要突破當前地域、文化及語言的限制,可以先從六個語系(大南語、霧台語、大武語、茂林語、萬山語、多納語)整合出魯凱族知識體系的核心價值,以兼顧不同文化的差異性,並做為相關知識蒐整的依據。

二、結合各民族學校課綱與模組

現有魯凱族各民族學校的課綱與模組,均以族群核心知識為基礎,詮釋與展示族群歷史脈絡、在地人文及生態知識,除呈現各部落的史觀,保存有形和無形的文化資產外,也做為部落生態與地方知識的地圖。具體而言,魯凱族知識體系建構的功能與價值,即是形成各族群間對話關係的樞紐,也是各部落知識匯聚、交流及學習的平臺。

三、重視各部落知識的運用與轉移

一般所謂的知識,主要著重於某事物或概念的描述與理解,而知識體系的理念,則強調知識的流動與挹注。魯凱族傳統知識除取自於自然環境外,同時也應將知識的運用,轉移到族群及社會之中,回應部落社會變遷的需求。例如,2016年12月19日,Taromak對外自主宣告傳統領域範圍與主權的行動意義,即象徵Taromak不再被動地受當代政權的擺布,而是向世人宣示主體意識與空間權力。Taromak所依恃的即是族群知識的能量,並做為族群自治與自理的基礎。

四、形成當代知識與都會族人的文化依歸

所謂的傳統是指歷史和文化的連續性,傳統並無固定意象與內涵,社會隨時會重新定義傳統。而現今的魯凱族文化不再只是過去式,也是現在及未來進行式。因此,要建構整全性的魯凱族知識體系,並非僅是部落的知識框架,包括當代知識和都會地區族人的文化底蘊,都將是民族發展及文明演進的重要依據,也是旅居都會區族人,回家與母體文化連結的重要線索。

五、找回特有身體文化的價值

身體文化(體育活動)是族群重要的文化資產,涵蓋族群信仰、歷史、環境、社會、身體、教育、文化及語言等知識層面,是形成知識體系的重要一環。回顧1952年至1985年間,西魯凱群長跑好手締造了不少輝煌的紀錄,包括全國馬拉松賽15面金牌、臺灣區公路接力賽團體組連續10年金牌,以及區運會10,000公尺和5,000等超過20面的金牌。可惜的是1985年之後,隨時代環境及族人生活方式的改變,曾經的輝煌也逐漸沒落。另外,東魯凱群Taromak發展出的bekas(儀式、訓練、跑步競賽)文化,也是有別於其他魯凱族群的文化,凸顯Taromak特有身體文化(體育活動)的價值。然而,就目前魯凱族知識體系架構,尚無此魯凱族特有歷史與文化的知識範疇,期待在知識體系的建構中找回其精神和價值,並給予曾為此貢獻的族人肯定及百合榮耀。

六、以族語做為開啟知識的鑰匙

要完整的紀錄族群過去的經驗、呈現當下的狀況,以及描繪未來的願景,當然要以族群自己的觀點及語言為中心。建構族群知識的架構,以族語來思考,也才能保有知識的原性及含括性,凸顯族群知識的真實性。族群知識的生產是通過生活實踐,並以族語架構、承載及傳遞,族語即是進入魯凱族生活世界或理解其知識的關鍵。魯凱族六個語系的語言文化雖不盡相同,如何整合、紀錄並呈現,還需各族群的共同努力!

(魯凱族、國立體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