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新冷戰的時代任務:民主再造中國

曾建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華人民主書院協會常務理事

美國三十年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圍交戰略(congagement),並未能如現代化理論的假設般,在中產階級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促進中國的自由化與民主化,反而在習近平的主政期間,造就出個人獨裁黨國電子極權主義體制,以及宣稱追求中華民族主義偉大復興、實質為挑戰普世文明價值和國際和平秩序的新興霸權國家出來。在美國警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巨大威脅、重估對華政策而發動美中貿易戰,先後建立印度太平洋戰略架構與經濟架構後,以圍堵中華人民共和國全球霸權擴張為目標的世界新冷戰結構於焉成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對人民高壓控制,並強化以大漢族主義為中心的民族同化政策,形同消滅公民社會與滅絕少數民族文化;對外則擴張區域霸權,支持帝國侵略,輸出獨裁治術,嚴重威脅自由貿易與世界和平。自由世界民主國家已醒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冷戰時代的世界公敵,而必須團結一致,避免在經濟上輸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使其益加壯大而摧毀普世價值體系與危害全球治理秩序,各國因之而認識到中國的文明化與民主化,對於促進人類全體福祉的重要性。但以中國的廣土眾民,對國際政治經濟影響之大,中國的民主轉型過程如果出現變亂甚至內戰,那將是全球性的災難,因此如何使中國的民主轉型能在和平的環境中實現,風險得以管控,也是世界各國所應共同關心甚至參與的課題。

中國的文明化與民主化,對於促進人類全體福祉的重要性。但以中國的廣土眾民,對國際政治經濟影響之大,中國的民主轉型過程如果出現變亂甚至內戰,那將是全球性的災難。(REUTERS)

中國民主運動海外發展四十餘年,多已深耕各國公民社會乃至政治社會。眾所周知,影響美國對華政策轉折的關鍵人物為川普(Donald Trump)總統時期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首席中國政策顧問余茂春,而余茂春本人於博士班學生時代就是海外中國自由民主黨的組黨籌備委員。美國以及各國政府在制定對華政策時,這些來自中國、長期關心與研究中國、對於民主自由有堅定信念的中國民運工作者,就是最合適不過的策士。

新冷戰時期習近平的個人獨裁失政以及中外關係惡化的新形勢,為中國的民主轉型創造了更勝於以往的條件。一旦習近平政權不穩,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現權力繼承危機,國際的普遍認可乃至實質援助,將可為擁護中國民主化路線的政治力量提供外部的統治正當性,而中國憲政體制的重建便將隨之登場。只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國極權體制存在著崩解的可能性,促進中國和平轉型的準備便就要充足,如此才能最有效率地達成重建民主中國的政治目標,縮短陣痛期和降低一切可能的損害。職是之故,由魏京生、王丹、王軍濤等中國民主運動人士出面召集的第一屆中國國是會議,便可見其必要性和即時性。

中國國是會議的舉辦,目的在集思廣益,為民主中國創建一個周全和可行的操作方案,包括民主建國的憲政制度選擇方案,以及民主中國的轉型行動方案。中國對日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曾應中國共產黨之請,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研議《和平建國綱領》,這意味著關於民主中國的建設,在八十年前的中國就已經有過廣泛和深入的討論,而其結晶就是《憲法實施之準備程序》與《中華民國憲法》本文。這一歷史經驗與思考,對於今後中國本土的民主再造,仍具有歷久彌新的參考價值。而臺灣在民主轉型初期由李登輝總統召開的國是會議,以及其後為鞏固民主憲政所召開的國家發展會議,當中的政治智慧以及中華民國在臺灣憲政制度選擇與運作的經驗,也將為中國國是會議提供具有現實意義與可供檢視評估的實踐績效。

兩岸現在存在分裂分治的狀態,臺灣的憲法秩序依《中華民國憲法》暨其《增修條文》之規範,中華民國之國家主權歸屬臺灣人民全體所有,中華民國政府的統治權源也僅限於臺灣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其為中華民國之國家繼承而擁有臺灣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秩序的變動,或其國家繼承者,在兩岸主權爭議上若未釐清,極可能延續當前兩岸的主權爭端,而侵害及臺灣的主權與臺灣人民的自決權利,故而在民主中國的建構上,臺灣主權的問題必須在中國國是會議上受到提醒;更者,臺灣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先行憲政觀念與制度經驗,也可以協助民主中國處理民族問題和中央地方關係。中國國是會議組織委員會邀請本人作為觀察員與會並安排專題發言,即意在借重臺灣學者在憲法學與憲法史上的專業為會議提供意見,而藉此一機會,本人也可將臺灣人民對於兩岸關係發展中所關切的問題,忠實反映與中國民運界與中國國是會議的出席會眾,這將有助於日後兩岸在中國憲政轉型後保留和諧對話的空間和關係定位的所有可能。

第一屆中國國是會議預計於2024年3月2日至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 會議期間不對外公開討論過程,以確保與會者在不受外界政治干擾的情形下得以暢所欲言,充分交換意見,會後則將會於3月4日舉行記者會,向各界報告會議的成果,而其日程則係刻意選定在3月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及3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前,以凸顯民主與專制的對比。

第一屆中國國是會議的舉辦,意味著未來還有各屆的舉辦。第一屆會議的作用,將主要是議題的選擇和建政原則的確立。因此,臺灣人的參與將會是中國國是會議代表性與共識形成的重要保證。而如果我們同意中國的民主化過程應當受到國際監理以確保其成功,則以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一水相隔的臺灣,為了自身的長治久安,自然應當關心中國國是會議的議程與結論,美國、日本等民主大國,為了期待民主中國在全球治理上提供更多的合作與更大的貢獻,更應支持中國國是會議的召開,通過類似觀察員的安排,協助中國國是會議認識民主中國應有的國際責任。本人也將會利用會議外的時間,與美國關心中國民主化議題的智庫學者交流,了解國際共管中國民主轉型過程的可能圖像,以及探索美國與臺灣在其間可以扮演的角色。

中國國內支持民主轉型的重要政治力量尚未浮現,但中國民運未來必須容納國內的政治力量,才能事半功倍,成功達成目標。因此直可視中國國是會議,是海外中國民運對於未來中國正式圓桌會議的準備程序。我個人則期待中華民國政府和臺灣社會能夠重視華人民主書院協會在中國國是會議當中獨一無二的參與,而從臺灣國家發展戰略的考慮,給予更多資源上的支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