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主之盾》下任總統的人權觀:性別平等以及「進步派」的價值

身為國家領導者,有責任好好地提出能夠讓全體國民安身立命、過好生活的政策,同時也需要引領著追求平等、人權、與人性尊嚴的價值。這些關於性別的、人權的、平等的、多元的保障,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最基本權利,也是讓國家繼續前進的進步價值。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台灣面對著中國的領土侵略野心,每一次的總統大選,所有人最關注的議題一向都是兩岸關係與外交政策。然而,除了國家認同、與中國的關係、以及台灣在地緣戰略下的選擇之外,還有很多不容忽視的政策與價值主張,例如性別平等以及所謂「進步派」(progressive)的價值。

同婚通過後,新保守主義暗潮崛起 在蔡英文執政的八年內,讓人印象深刻的改革政策之一,就是同婚法案的通過。在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社會上反同、反性教育、以及傳統保守派的集結。其實不只是反同,還有對待移民或移工、厭女、攻擊原住民族等針對特定群體的新保守主義暗潮,都正在崛起。某些政治人物看準了這樣的反撲浪潮,整天以厭女的言論、身份認同動員式的言論,來提升自己的聲量。例如柯文哲,針對同婚議題的回答每次都不一樣,先前常常抱怨說不應該逼人表態,然後有時候說自己支持,但更常說自己反對、後來又改口是投廢票。而他的厭女和歧視語言紀錄有一長串,除了對女性做外貌攻擊,甚至還說過「一個行業女性數量上升代表該行業正在沒落」這樣的直白歧視語言。

國民黨更是明白地反對同婚、反對性教育。對女性的失言除了韓國瑜有眾多案例之外,國民黨政治人物們也常講出一些深具歧視意味的性別觀。例如最近楊志良一而再的羞辱女性,認為女性就該回家生小孩。甚至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說「中國就像沒信心的情人,如果我們細究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就像一直去追問女友過往情史。」前陣子藍白合,我們也看到一堆男性政客在那邊講著結婚、逼婚、嫁娶這些比喻。用常識判斷其實就應該知道,每個人都是自主的,不喜歡對方就不要勉強在一起更何況是整天武力威脅台灣的中國政權;藍白的男性政客們連基本的政黨協商都談不好,至少應該在嘴巴上放過女性吧!

少子化的危機來臨,如果能改善職場環境、讓父母雙方一起分擔教養責任、國家給予多一點的孕產彈性,以及讓女性可以更放心地投入就業市場當中、有更多的平等保障,那麼才能夠真正地提升國人生養小孩的意願。(本報資料照)

這些政治人物的反同與厭女的言論,常常和一些網紅做結合,整天用極端的語言刺激流量,加助歧視觀念的散播。雖然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在攸關國家發展的道路上,我們會希望看到領導人清楚地表達出具體作法,告訴我們該怎麼樣讓社會上的風氣更好,以及減少歧視的心態。

受害者與潛在受害者們從MeToo的陰霾中走出來了嗎?

2023年台灣爆發了一連串的性平爭議,執政黨以及政府針對法規做了一些調整,這是正面的發展方向。然而,不管是性騷擾也好,或者是範圍更廣的所謂性別平權與保障的主題,都無法靠一兩個法律或政策達成,必須要由執政者努力地持續推動。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的政黨、乃至藝人或者各界人士,多半都以矢口否認、甚至興訟的方式來面對性騷擾指控,即使是判決定讞的政治人物(例:國民黨立委陳雪生)、或者有明確人證且已進入司法程序的性騷擾犯網紅們,也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而網路上的討論甚至有些人倒過來批評女權,認為反性騷擾就是在刁難男性(事實上,性騷擾的受害者根本是不分性別的)。從這些現象來看,我們在性別平等、人身的自主權保障方面,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很多時候,執政者必須以身作則,帶頭改變。愈是困難推動的政策,如果執政者願意努力去推動,那麼就可以留下重要的政治資產,例如「同婚法案」就是一例。然而,同婚通過了,社會上的同志族群的歧視仍然存在;另外,社會上的職場性騷擾、權勢性騷擾也仍然相當普遍。更不用說,還有許多不平等的現象需要改善(例:男女同工卻不同酬,還有許多加諸在女性身上的額外責任),這絕對是領導者必須要肩負起的改革大任。

基本權的保障是重要的基本價值

還有許多政策需要下一位領導者帶頭大力推動,包括:支持台灣成為一個更性別友善、減少歧視的國家;支持進一步完善同性婚姻相關修法及行政體系配套措施;支持教育部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政策;承諾在競選期間不使用歧視或污名化同志的文宣;承諾在自身所在的職場落實性別平等相關法規。可惜的是,有些候選人連這樣基本的大原則都不願意承諾,例如中國國民黨就完全沒有回應這些訴求;近期我們也看到有競選過程當中有人(民眾黨)用外貌羞辱來攻擊對手、攻擊同志群體,顯見許多人的性別平等概念還很不足。

「婦女新知基金會」也曾提出很多要給總統候選人的性別政見,包括:縮減不同性別之間的薪資差距、落實職場與照顧家務性別平等、完善職場性騷擾相關法制、保障長照服務人員的勞權、給予受僱者長照安排假的權利、完善孕產照顧假、建立普及式基礎年金,以及在參政權方面,支持多元及資源弱勢背景女性參政。但我們似乎卻不常看到關於這些政策的討論,反而是幫現在這個體制發聲辯護的聲量佔大多數(例如有人會講說,給勞工太多假期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甚至還有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講說,自己當醫生時都不想要和孕婦一起輪班這樣的話,直接用歧視性語言來攻擊懷孕婦女。

很多人都誤會了性別平等這些所謂的「進步派」(progressive)價值。事實上,以上提到的每一點對整體社會都很重要。例如,現在我們都知道少子化的危機來臨,如果能改善職場環境、讓父母雙方一起分擔教養責任、國家給予多一點的孕產彈性,以及讓女性可以更放心地投入就業市場當中、有更多的平等保障,那麼才能夠真正地提升國人生養小孩的意願。舊時代下的性別分工觀念讓許多男性有了逃避的籍口、或者是對於工作上的額外壓力。柯文哲就曾在專訪中談到,自己從來沒泡過小孩的牛奶,都躲在醫院「裝忙不回家帶小孩」,這就是在傳統性別觀念下的家庭悲劇。目前各黨候選人都有高度共識,認為要推出更完善的學費補貼、育兒津貼、購屋與租屋補貼,但這些都要搭配性別與平等權的價值,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小結

不可諱言地,當前很多年輕朋友似乎對體制感到很失望,我們也都可以感受到少子女化的危機。然而,許多經濟上的問題並沒有快速的解方,身為國家領導者,有責任好好地提出能夠讓全體國民安身立命、過好生活的政策,同時也需要引領著追求平等、人權、與人性尊嚴的價值。這些關於性別的、人權的、平等的、多元的保障,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最基本權利,也是讓國家繼續前進的進步價值。

我們無法阻止政治人物們頻頻的「失言」,也無法阻止現在網路聲量最大的網紅以開女性玩笑、甚至是辱罵女性為聲量的主要來源,但我們可以一點一滴地去改善這樣的風氣。領導者能夠也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主動且積極地去「帶風向」—自由多元、保障平權、且追求平等價值的「風向」。到底我們國家所追求的理念與價值是什麼?這些價值可能很抽象,但可以透過政府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宣導、改善教育內容,以及從領導者口中不斷複述而慢慢成形。

期盼台灣能夠成為一個自由民主、平等多元、保障少數群體權益的進步國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