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2024大選 凸顯共產黨的焦慮心理

◎宮臨冬

近期,隨著2024大選逼近,中國的介選行動明顯攻勢不斷,手法多樣,從文攻武嚇到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本文將深入分析這種政治角力的背後,從中國的焦慮、對台灣的影響,到台灣社會的應對。

中國對台灣的焦慮與介選手法

中國對台灣進行介選,手法之多令人嘆為觀止。不論是地方基層官員接受中國招待,還是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中國的介選行為無所不用其極。這樣的舉動,究竟是中國的統戰企圖,還是對台灣選舉的焦慮的體現?值得深入探討。

近期,隨著2024大選逼近,中國的介選行動明顯攻勢不斷,手法多樣,從文攻武嚇到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資料照)

中國對選戰議題的焦慮

中國的焦慮主要體現在對台灣選戰議題上。近期的熱門話題雖然與兩岸統獨無關,卻令中國感到難以介入。候選人爭議點聚焦於土地、房產等在地問題,這使得中國無法推薦並影響有利於統一的候選人。對中國而言,這樣的焦慮來自於無法左右台灣選民對於統一的態度,使得他們感到手足無措。

中國對親中候選人的焦慮

中國對其較為友善、期望的候選人的焦慮也日益增長。候選人爭議點遠離兩岸議題,使得中國所期待的「兩岸一家親」候選人難以脫穎而出。中國恨鐵不成鋼,對於台灣民眾的選擇感到不滿。這種焦慮驅使中國採取各種手段,包括恫嚇和軍事威脅,以影響台灣選舉的走向。

中國「認知作戰」對台灣媒體的影響

中國的「認知作戰」戰略在台灣媒體生態中留下深刻印記。隨著傳統媒體走向特定政治立場的傳播,這些媒體容易受制於特定政治力量,忽視事實核查,甚至傳播偏頗或錯誤的消息。中國透過創造「親中」市場,使得這些媒體在選舉期間更容易傳播中國所欲強調的「主旋律」,對台灣的言論自由和民主產生負面影響。

親中媒體的短視近利

部分台灣媒體為求生存,追求特定政治立場的觀眾,這種短視近利導致媒體成為中國「認知作戰」的工具。這使得媒體在選舉期間更容易配合中國的介選行動,傳播對台灣不利的信息,影響選民的判斷。

台灣應有的應對態度

在中國的介選行動中,台灣應保持冷靜理性,遠離不必要的焦慮。選民應意識到中國的威脅言論往往只是一種手段,而不必因此感到恐懼。媒體應保持客觀公正,不受特定政治立場影響,維護言論自由和民主。

堅持言論自由的重要性

言論自由是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媒體應堅持這一價值,避免成為外來勢力的工具。選民應善用資訊,理性思考,不受外來勢力的影響,保護台灣的獨立和民主。這場政治角力中,理性的態度和對民主價值的堅守是台灣最好的防線。

中共研究人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