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勝文
從民國90年開始舉辦第一次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到現在已經超過22年。當年的母嬰親善認證,的確改善了許多奶粉文化,也大為提高母乳哺餵率,可說是改變了產後照護的型態。然而近幾年來,在時空背景不同下,不斷有聲音開始檢討十大步驟的適切性以及是否合乎時宜。
最有爭議的一點,是實施每天24小時母嬰同室。以下新聞:
2016年12月8日的新聞〈一名崩潰痛哭的憂鬱症媽媽,讓婦產科醫師都怒了!母親難道只是人形餵奶器?〉「台大產科醫師提到,大部分的孕產婦不認同現行的母嬰親善制度。」
2017年10月18日新聞〈「母嬰同室」逼瘋媽媽〉。
2018年6月24日新聞〈母嬰同室壓力大!〉「國健署改『鼓勵取代強迫』」
2022年5月9日新聞〈盲目追求績效!醫護成推銷員 「母嬰親善」政策反讓新手媽陷入「哺乳地獄」〉
從2016年開始不斷有專業醫師提出,應該將親子同室排除在十大步驟外,即使有部分放在加分題,但對醫護人員來說,還是有相當大的臨床壓力。王婉諭立委提醒,應該反省是否母乳餵養政策出了什麼問題,以及哺乳環境是否不友善。立委林昶佐也針對母嬰親善政策提出質詢,要求檢討盲目追求績效指標對友善生育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迴響熱烈,生養過的爸媽紛紛留言傾訴自己的悲慘遭遇,新手爸媽的辛酸可見一斑。
不斷有專業醫師提出,應該將親子同室排除在十大步驟外,即使有部分放在加分題,但對醫護人員來說,還是有相當大的臨床壓力。(本報資料照)
多位民團代表齊聲建議衛福部,不要以KPI壓迫醫護人員成為政策推銷員,應建立專業哺育顧問系統,並關注新生兒死亡率、產後低潮或抑鬱比例、產後一年內自殺數據、產後陰道恢復情形與漏尿比例,才能促進母嬰健康,還給每個媽媽哺育自主權。
去年,林靜儀委員更建議,「母嬰親善」的政策任務該拿掉了,因為現在幾乎所有的媽媽都已經有母乳哺育的概念,與其花這麼多時間精神去做母嬰親善評鑑,不如把這塊資源挪過來,改投入於高風險家庭的介入。
然而,在民國112年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說明會第55頁,仍然將實施親子同室放入評分原則,並給予兩分配分,住院期間實施12小時親子同室率平均達20-30%,給予1分。舉台北長庚為例,2023年上半年度親子同室率小於1%,認證項目沒有沒有符合時空背景的期待。
本人希望國健署與醫策會給予新手媽媽們回應,是否重新檢討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同時本人建議將第七項步驟(親子同室)移除,加分題也需要移除。台灣這幾年來進入少子化社會,然而因為人工生殖補助,高齡高危險的懷孕越來越多,孕產婦死亡率以及產後憂鬱症的比例也是逐年上升,站在母嬰安全的角度下,我們應該創造更友善的生產環境以及更適切的產後照顧。
(作者為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