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偉
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了《2022年晶片和科技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象徵美國對於中國科技戰的全面進攻,這是歷史關鍵的時刻。其重要性不亞於1940年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包含各式經濟戰略物資),都是在遏止一個極權國家意圖顛覆世界秩序。當年重慶政府押美國正確,才有後來的抗戰勝利。如今時空進入82年後,還有部分親中藍營人士高呼台灣不可選邊站,要左右逢源,好像全世界只有他最聰明,美國、中國都是任憑玩弄於股掌間。
然而真相是,台灣不是在談選邊站的時刻,因為在科技領域上,台灣從來也沒有換邊站過。
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了《2022年晶片和科技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象徵美國對於中國科技戰的全面進攻,這是歷史關鍵的時刻。(美聯社)
美國從2018年開始發動的美中貿易戰,這部份原因出於經濟,但更重要的絕對有政治理由,那就是習近平打破連任制度,中國並無意要走向更開放的體制。加上中共提出《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等政策,美國更認定若中國以極權體制向全球輸出,後果難料。
只可惜藍營親中人士,眼裡只有戰火、只有美國不可信,從沒正視假若世界盡在中國手中,極權體制若更改世界秩序,台灣還能是現在的台灣嗎?我們難以想像台積電被沒收,甚至因為中國的大舉侵入而沒收經營權,不惜摧毀台灣重要命脈產業。甚至逼迫推行的「國進民退」的經營方式,全球進入監控稱霸的世界秩序。
台灣早在1980年代開始,大舉進行高科技產業轉型時代、竹科蓬勃發展的那刻開始,美國為首的科技市場,就已經是台灣產業的核心,中國最多就是生產基地,但人才的來源、技術的來源,從來都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始根本就沒有選邊站的問題。以大中國情結,想去干預台灣護國神山群的產業,只會讓台灣最終裡外不是人,甚至成為美國等民主陣營不可信的「最熟悉陌生人」。
若真要論晶片法案對台灣的衝擊,以戰略來說,台積電等半導體企業再也不能繼續「韜光養晦」了,就像張忠謀所言,台積電在和平時期可以默默做事,但當前已成地緣政治家必爭之地。美國英特爾為首的半導體商,無法再容忍一家企業可以獨攬全球最先進的製程,甚至價錢還稱公道,讓美國的高成本生產模式備嘗苦果。恰巧也和美國政界憂心中國干預世界秩序,一拍即合。因此,台積電等周邊相關廠商,在美國壓力下必須赴美生產,但這不全然叫做「去台化」,而是商場競爭上分散風險的基本常識,美國不可能樂見單一企業獨霸,而且還在美國境內沒有足夠大的生產基地,但這跟美國意圖藉此拋下台灣,並無必然關係。
只要想一個最單純的問題就好,1979年《台灣關係法》制定、1982年雷根提出的六大保證,這都是台美關係的基石,當時台灣的科技產業根本尚未成熟,台積電更還未創立,當年張忠謀都還在德儀服務。由此可知,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從來就不會因為單一產業而受動搖。但有台積電等半導體公司在美國設廠,影響的不單是台灣,其關鍵更是美國國內政治。
根據媒體訊息,台積電預計在12月上旬於亞利桑那州的12吋晶圓廠,舉行「首部機台移機」儀式,從美國總統拜登受邀,再到美國將派出諸多政府官員出席來看,美國絕不只是將晶片戰視為台灣的承諾,同時也是對美國國內政治的表態。因為台積電的投資案,也象徵是回應拜登的晶片法案,對於美國執政黨來說,是一項相當重要的信心象徵。
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台灣從來都沒有叫價,或試圖左右逢源的空間,因為台灣不可控中共的極權走向,也不可能改變美國選舉結果。因此,當世界格局改變,美國至多底線是容忍台灣在中國進行成熟製程、提供當地非軍工產業的晶片。但要因此詮釋台灣還有選擇空間,是無視客觀的現實。
台灣有1980年代以來豐碩的科技產業成果,不可否認,美國返台多數人才確實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再創一波高峰。而這不是因為我們有試圖要選邊站,因為我們不曾試圖換過邊。這不單是全球政治經濟的運作方式,更是對習近平二十大後的獨裁體制,必然要做出的選擇。
(立法委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