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科學新知中文化如何有效落實

蔡孟利

《科學人》即將於今年底結束紙本出版,重新曝露出台灣推廣科學最大的問題:科學新知的中文資料不足。科學新知的中文介紹長久以來僅靠著少數民間科普刊物苦撐,官方雖然也有些科普出版,亦不足以承載科學新知的快速成長。科學的中文資訊之所以如此貧瘠,主要原因是台灣的科學政策並不鼓勵科學家以中文介紹科學;公部門雖然有些鼓勵中文科普的措施,不過多屬於逐年申請的專題計畫, 效果無法持續。

《科學人》即將於今年底結束紙本出版,重新曝露出台灣推廣科學最大的問題:科學新知的中文資料不足。(截圖自《科學人》粉絲團臉書)

若考慮台灣科研環境的現況,有效的誘因可以從公費資助的研究計畫之結案報告著手。目前台灣補助基礎研究最主要的單位為國科會, 若研究計畫有具體成果,申請人通常會寫成英文論文投稿期刊以增加學術著作,因此在繳交報告時,直接以英文的內容上繳是最方便的做法。儘管這些報告大都能公開查閱,但英文是個障礙、 專有名詞也是個障礙,通常只有科學同行才有能力閱讀。

這些研究計畫的經費都來自於納稅人,照理說,應該讓納稅人在沒有語文障礙下閱讀其所出資的計畫報告;但考量英文是學術界的慣用語言,短時間內要科學家完全以中文撰寫成果也是強人所難。折衷之道,可以考慮報告繳交時加附一篇至少三千字的中文介紹:內容上包括研究課題的背景說明、關鍵技術的簡介、評述研究的發現與價值;如果研究課題與醫療、環境等實際事務密切相關,可以酌增章節討論如何運用。

國科會近五年來每年核定的研究計畫數皆在一萬件左右,如果每件都能完成三千字之中文介紹,每年可以累加約三千萬字的產出。就算在推動初期每年只有三成具可讀性,但那也是九百萬字的規模!如何創造中文科學寫作的新誘因,就看政府部門,特別是國科會願不願意跨出這重要的一步了。

(國立宜蘭大學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